首页 > 特色专科 > 儿少精神科

儿少精神科

如何才能提高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能力?

来源:儿少精神科 时间:2021-01-18

  01 孤独症孩子不会说话?

  这是很多人,甚至是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对孤独症的表面认知。

  临床上,有许多孤独症孩子就诊的原因是父母发现孩子长大了还是不说话,才意识到问题。所以难免大家会给孤独症打上“不会说话”的标签。

  但其实,孤独症的孩子对声音的反应非常敏感,他们不仅会说话,也会愿意表达。又由于罹患孤独症的孩子字词发音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发展缓慢,所以他们在语言上存在一定的障碍,通常表现为——

  1.口语前期过长:有些孩子在1岁前就有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但是到了2-3岁了还是这些音,发音无明显增多。

  2.出现语言退化:有的孩子在1-2岁时有一些口语,但是后面越说越少,甚至无口语;或者一段时间有部分口语,一段时间又没有,交替反复。

  3.构音存在障碍: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口语,但是除主要照料者,其他人基本听不出或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如吃糖说成“一嘎”等等。

  4.声调节律异常:说话像唱歌、或语调平平、或声音尖细刺耳、或停顿异常,字句停顿像发电报等。

  5.延迟仿说现象:表现为突然说一些过去他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情,且与当前情景不相符。

  6.自我刺激现象:自言自语,一直停不下嘴,沉迷其中。

  7.几乎或完全无口语

W020210118373463540077.jpg

  02 人际问题才是核心

  说话是为了表达和沟通。在分享信息、思想、情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等。

  对于语言的理解,我们应先厘清两个概念,语言VS言语。

  语言:表达思想或交流情感的工具,它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

  言语:把语言符号按照语言的规则排列起来表达具体的内容。它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

  从概念上看,人的语言活动应该是始于语言而终于言语。因此,对孤独症孩子而言,解决孩子语言障碍问题,不应仅仅以认识字词发音为目的,核心还是要综合地解决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学以致用”的问题,或者说是如何“以用促学”的问题。

W020210118373463632780.jpg

  03 一步一步慢慢来

  提高孤独症孩子语言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无法一蹴而就。需要父母、医生、治疗师等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引领着孩子向前。在日常的生活和康复训练当中,父母可以这样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 客观细致地观察孩子日常表现,发现并找到孩子喜欢的东西,如吃的、喝的、玩的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动机,跟随孩子的反应,创造引发沟通和交流的环境。如孩子看着糖,大人可以说:“要”或“糖”之后再将糖给孩子。

  ✎ 训练基础的物品认知能力

  因为任何语言都需要表达一定的内容,否则就是无意义的声音,而不是有意义的沟通交流。对于常用到的物品或东西,可以通过卡片与实物结合方式,反复说几次,观察孩子是否给出回应。

W020210118373463697093.png

  ✎ 训练用手或身体动作或眼神来表示想要物品

  当孩子想要东西时引发他一个表达需要的反应,如用手指、拉大人拿等。生活中,避免没等孩子表达诉求时就一切包办代劳,导致孩子不需要表达,也没机会表达。

  ✎ 设置引发简单而有意义的交流沟通的环境

  在具体的情境里,适当地回应下,与他人展开交流,使言语存在现实意义,而不是为了学而说。在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可重复教导此前学习的字词和发音。

  ✎ 让孩子感受多彩世界,多贴近生活

  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学校,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和孩子说说这个世界,让他们也感受和回应,有利于促进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