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科
你真的了解强迫症吗?
发朋友圈一定要凑够九宫格?
东西一定要摆放整齐?
看见手机APP上的红点就不舒服?
反复去看看门有没有关上?
生活中如果有这些习惯
我们都会称之为“强迫症”
但这些行为真的是强迫症吗?
其实这些可能只是强迫倾向
01.强迫倾向≠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属于焦虑症范畴。强迫倾向属于一般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属于焦虑情绪的一部分。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变质为强迫症。
强迫症的特点是会经常反复多想、重复行为,想控制不去想、不去做,但是做不到而感到痛苦,会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约有2%-3%的人口患有强迫症。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关于全球疾病调查的报道中显示,强迫症是全球名列第四的高发病率精神疾病。
02.强迫症的表现可以分为两种
①强迫观念是指反复思考毫无意义或虽有意义但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天为什么会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等。或者不必要地反复怀疑自己所做过的事情,例如锁门后怀疑自己是否有锁好,虽经检查仍不能放心等。
②强迫行为是指某些强迫观念在行为上的表现,反复出现刻板行为或仪式性动作,如强迫洗涤、检查、敲打、询问等,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时内心痛苦的结果。日常表现可能有反复数数,嘴里不停的嘀咕,沿街走路总要走上街沿,反复用肥皂洗手,强迫检查煤气等行为。
03.可以如何应对强迫症呢?
①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没有不同
有人诊断为强迫症后,会不自觉地进入病人角色,出现自卑感。实际上,有一点要清楚,就是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你依旧可以做好想做的事,讲好想讲的话。
②做一个不完美主义者
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只要自己尽到最大的努力,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就行。勇敢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对生活、工作、学习少一点苛刻,多一点包容,追求极端完美只会适得其反。
③与症状和平共处
强迫来袭时,我们可以做的不是掏空心思祛除症状,而是学会和症状共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期间,我们会逐渐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
④学会自我放松
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如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自我放松,减轻生活、学习的压力,进而逐步减轻引发强迫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⑤学会脱离强迫陷阱
当我们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时,思维会专注于一点,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旦处于容易使自己产生强迫联想和回忆的环境中时,就开始看小说或听音乐等,这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小说或音乐上,主动终止联想的事情。
⑥寻找科学治疗
强迫症严重影响生活,难以自我调试时,可以积极寻求专业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很好。
目前,焦虑障碍科开展的强迫症团体心理治疗和虚拟现实治疗,都是专门针对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1.强迫症团体心理治疗:运用暴露于反应预防和精神分析等技术,结合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改变强迫症患者特有的完美主义、追求确定性、对后果的灾难化评估、思维万能等性格。
2.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模拟场景和可以交互作用的逼真的虚拟环境,患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暴露治疗等提供逼真的反馈现场。
(虚拟现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