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专科 > 睡眠医学科

睡眠医学科

梦游的人是在重复梦境的动作吗?

来源:睡眠医学科 时间:2021-03-16

  半夜房间忽明忽暗难道是在闹“鬼”? 

  “咝咝咝……哒、哒、 哒、 哒” 

  小李(化名)妈妈在睡眼朦胧中,听到房间外传来一阵又一阵的声音。 

  她揉搓双眼,望向房门,看到透过门缝中的光,亮了又灭,灭了又亮。 

  “哒、哒、哒”的声音还在耳边,她心下一紧,手一把抓住了小李爸爸的胳膊,猛烈又很小心地晃动着。 

  “诶,老李,快醒醒、快醒醒啊。”她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小李爸爸辗转几下,皱着眉头,醒了过来,“怎么了?” 

  小李妈妈指着房门的方向,小声地说道:“你看,不会是闹‘鬼’了吧?” 

  这时小李爸爸终于听到房外传来的声音,“哒、哒、哒”很有节奏。 

  看着闪闪灭灭的灯光,再听着那有节奏的声音,小李爸爸忽然像明白了似的“哦”了一声,但又“咦”了一声。 

  “应该是客厅的灯,这么晚了,谁在‘玩’客厅的灯?” 

  小李妈妈推搡着小李爸爸,“你去看看!” 

  小李爸爸从门缝中,探出头去看,发现是小李,他站着开关前,一下开一下关地‘玩’着。 

  正当小李爸爸想冲上去,给小李一顿说的时候,小李却若无其事地关上灯,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小李爸爸跟过去,打开房门发现小李睡得正香,只好带着这口气回去睡了。 

  第二天小李父母跟小李提起这件事情,他却完全没有任何印象。 

  其实,是小李梦游了,但他自己并不知道。

W020210316381359813565.jpg

  不同的人梦游时的表现并不一样 

  有的人从床上起来后并不下地,而是目光呆滞,做一些刻板无目的性的动作,如拿起身边的物品,移动身体等,持续数分钟后又躺下继续睡。 

  有的人则像小李这样,不仅下地行走,还会做一些复杂行为,比如穿衣,进食,打扫卫生,开门开窗,外出等。 

  有少部分人会有不恰当行为如随地方便等,或出现暴力伤人伤己。 

  睡眠监测发现,这些行为都是发生在不产生梦境的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所以可以说,梦游跟做梦没什么关系,梦游的人也并不是在重复梦境的动作。

  梦游其实是一种睡眠障碍 

  梦游在医学上被定义为睡行症(sleep walking,SW)。是一种在睡眠中突然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整个过程持续数分钟或更长,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的异态睡眠。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2~3小时内。 

  睡行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男女没有差异,但首次发作大多在4-8岁。 

  目前,导致睡行症的原因还在研究中,但现阶段也有可确定的常见原因—— 

  1.遗传因素 

  有研究显示睡行症可呈家族性发作,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病,那么其子女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0 倍。 

  2.睡眠剥夺 

  如过度疲劳,压力大,经常醉酒,饮用含咖啡因饮料,或睡眠不足、睡眠不规律等所致睡眠剥夺,都可使睡行症的发作频率增加。 

  3.其他因素 

  患有某些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癫痫、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脑损伤等,或长期大量使用某些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助眠药物也可导致睡行症的发生。

W020210316381359867463.jpg 

  遇到梦游者时,能否叫醒TA呢? 

  遇到梦游中的人,不要试图唤醒他,强行唤醒可能加重意识模糊,导致精神混乱。此时,应注意保护其免受伤害,尽可能地引导其返回床上睡觉。 

  若在预估他可能发作的睡眠时间,叫醒他也是有效的方法。但这样突然地叫醒,始终会影响其睡眠质量。 

  所以为防止睡觉时会因梦游而受伤,建议睡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①床上、房间内不要留有危险或尖锐的东西,比如刀子、剪刀等,地上杂乱的电线和家具一定要整理好,避免被绊倒。 

  ②如果可以,卧室应尽量安排在底楼。 

  ③锁好所有的门窗,用厚窗帘遮住玻璃窗。 

  ④可以在卧室门上安装一个门铃或报警器。 

  ⑤如果家里有车,要把车钥匙藏好,避免晚上不自觉地去开车。

W020210316381359915575.jpg

  经常性梦游该怎么办? 

  儿童期梦游者一般在青春期后症状可自然消失,成人阶段发病者比较少见。 

  偶发的几次睡行症,其实不需要太紧张,按以上方法做好相关预防即可。 

  但是,如果频繁发作,对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则建议选择专科医院就诊,排查睡行症的背后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睡眠问题。 

  而目前,应对睡行症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1.行为心理治疗 

  ①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时间; 

  ②创立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将注意力集中到轻松愉快舒适的意境中; 

  ③避免睡眠剥夺,如熬夜或通宵; 

  ④睡前小便排空膀胱,避免过度食用富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 

  ⑤戒酒、戒烟; 

  ⑥避免不当使用镇静助眠药物; 

  ⑦获取心理支持,正确认识疾病,减轻由于过度担忧造成的心理负担,积极面对治疗。

W020210316381359950870.jpg

  2.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用适当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减少觉醒和焦虑,或其他更为合理的用药方案。 

  3.其他方法 

  还可通过心理咨询或催眠治疗等方式来改善睡行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