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科
亲子关系不理想,是因为家长站得不够高吗?NO!只是缺些小技巧……
今年3月初,一个话题讨论#和父母无法沟通有多绝望#瞬时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超过1.2亿。
在知乎也有一个高赞的问题:和父母无法沟通你有多绝望?从2014年至今,热度依旧未退,获得了近4000个回答。
亲子沟通和相处问题,似乎成了亘古不变的议题。
同时,在知乎还有许多这样高互动量的问题:
看来改善亲子关系,也是大家心之所向。
随着复学的进行,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不愿上学、成绩下滑、做作业不专心或拖延等问题与家长发生言语冲突,容易生气甚至离家出走等。
在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下,正是考验家长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的关键时候,那么如何更好地与孩子相处呢?深圳市康宁医院心理治疗师给您支招。
一、信任至上,“对的人”胜于“对的事”
临床看诊时发现,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家长并不是他们最信任及亲近的人,所以当家长跟孩子强调道理、是非对错时,孩子不仅“不听话”,甚至还“逆着来”。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更愿意听从自己信任、关系亲近的人所说的话,而不是以权施压,凡事只会讲道理的父母。因此,家长要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1.将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架势。
2.融入孩子的兴趣爱好,邀请孩子介绍自己的同学和朋友给家长认识,使得双方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努力“与孩子成为好朋友”。
3.鼓励孩子表达,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当他们遇到问题,要充分表达作为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不开口就是责怪孩子。
二、善于倾听,关注孩子的心声
许多家长把连珠炮式的说教与灌输误以为是沟通,这样的沟通孩子不仅不会听,甚至还会产生厌烦、逆反心理。
家长需要真心实意地倾听孩子,与孩子目光对视,并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如“嗯”、“好的”、“原来这样”、“我明白了”等。
尝试说出孩子的感受,如“听起来你很伤心”、“看上去这很困难”、“这件事对你影响很大”,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在真诚地理解他的处境与感受。
听,有时往往比说更重要,也更加有难度。
三、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我的孩子”
当家长埋怨与责备“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如此简单的事情怎么老做不好”诸如此类时,很可能我们是站在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家长的角度。
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假设“我是我的孩子,我会看到什么?会有什么感受?”,结果也许会截然不同。
假如我是我的孩子,可能会发现,这件“小事”对一个孩子来说,一点都不简单;假如我是我的孩子,可能会发现,孩子并不是有意惹父母生气,只是因为他们很无助;假如我是我的孩子,可能会发现,好奇与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不是他们能决定和改变的。
四、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
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在父母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其实是在复制抚养的观念,复制父母的各种行为方式与态度。
因此,如果家长想对孩子提出要求,就需要自己先做出榜样。
如果希望孩子早起,请自己先不要睡懒觉;如果希望孩子减肥,请自己先保持健康苗条的身型;如果希望孩子守信,请自己先认真履行给孩子的每个诺言。
成为孩子的偶像,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及改变孩子的行为。
五、自我察觉,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提升自我觉察,有助于评估目前亲子沟通的状况,寻找到可行性方案。
每日三省亲子关系,和孩子的信任关系怎么样?和孩子沟通时说得多还是听得多?是否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
如果家长发现和孩子关系变得糟糕,与孩子的沟通变得无效,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而易发脾气。
孩子或者家长自身已经出现了情绪或心理问题,建议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