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病,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正规的住院治疗后,通常还需要长期的家庭治疗。稳定和谐的家庭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建立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基础。所以,患者的居家护理尤为重要。
家属要调整好心态并且能掌握些精神病的有关常识,更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复发。在家庭护理中,家属要做四件事,分别“看、听、说、管”。
“看” 什么?
1.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复发时相对应的早期症状,如失眠、无故发怒、情绪变化快等。
2.反应。注意患者服药后的反应,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如便秘、嗜睡、厌食、排尿困难等。
3.先兆。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病情或其他原因的影响,更容易出现自伤自杀的问题,因此要格外关注患者有无自杀先兆,如轻生言论、冲动行为等。
“听”什么?
1.反馈。日常中,患者可能会表达自己对治疗效果和身体状态的态度,或正面或负面,从中得到患者的反馈,才更有利于下一步康复。
2.倾诉。倾听患者的倾诉,同时予以回应及理解,能缓解患者的压力,放松患者的情绪。
(孤独与陪伴)
“说”什么?
1.陪伴式交流。患者是自己的家人,在交流过程中应体现出对患者的鼓励、支持、守护与爱,让患者感受到陪伴,从而生起新的信心与勇气。
2.引导式交流。当患者状态不佳的时候,对某件事或因某句话纠缠不休时,应及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积极引导患者正性思考。
“管” 什么?
1.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搭配合理、规律进食的饮食习惯。
2.睡眠。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睡眠时间,规律睡眠。
3.服药。日常护理中要防止患者减药、藏药、吐药等行为,督促患者服药,并让患者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
精神病人的归宿,不应是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而应是跟普通人一样融入社会,拥抱生活,享受家庭温暖。社会支持系统越完备,家庭生活环境越有爱、温馨,患者的病情就越能够缓解,复发率也比较低,才能真正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