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康宁医院 > 公众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越早越好,记忆也要养生

来源:深圳市康宁医院 时间:2015-01-02 17:26:00

  忙碌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养生,以获得健康、保证生活质量,但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记忆也是需要养生的。深圳市康宁医院记忆门诊主任医师吴东辉指出,记忆不仅需要养生,而且需要尽早开始,这是减少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性痴呆)风险的重要途径。

  她认为,记忆养生贵在坚持,比如尽量选择清淡、营养的地中海饮食,生活中最好能有个朋友圈子可以每天一起打太极或下棋打牌,这样既可以交朋友、做运动,也锻炼了大脑。

  A记忆筛查出早期痴呆

  记者了解到,近来到医院筛查老年痴呆症的人多了起来,相关公益讲座也总是座无虚席,显示出民众对老年痴呆开始关注。

  王阿姨和老伴都是老深圳了,她说,老伴70出头,退休之后一直看书看报,偶尔散散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可是老伴这两年记性差得离谱,比如出门前特意带上了雨伞,可是出门后他就忘了拿伞这回事,不是丢在公交车上,就是丢在小公园椅子上。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让她不放心,觉得老伴这样的年龄不至于应这么健忘,况且她与老伴同龄,而她的记忆力还不错。于是她就和老伴一起来了个记忆CT,也就是筛查。筛查结果显示她记忆正常,老伴却被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也就是痴呆早期。

  让王阿姨紧张的是:自己将来会不会也得这样的病?她很想了解痴呆是否可以预防?可以做些什么来预防?

  B记忆养生需从五大方面着手

  吴东辉告诉记者,人们的确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痴呆的风险因素。“减少风险因素的行为涉及五大方面:保护心脏、体育锻炼、健康饮食、认知训练、社交活动。改变生活习惯、减少痴呆风险的这些行为,就是大家还比较陌生的‘记忆养生’。”

  她解释,从现有的研究报告发现,心血管病、运动少、少社交、高血脂、高血压等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有关。因此,积极从这5个方面入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干预,就可以减少痴呆的发生。

  其中,保护心脏、积极锻炼、控制饮食,是从改善脑代谢、保护大脑入手,减少大脑相关疾病因素的影响;认知训练则从加强大脑功能,如遵循记忆的规律、加强记忆的角度入手,直接增强大脑的认知;积极社交则从情绪改善和认知训练两方面入手,既可以增进愉快情绪,又可以训练言语表达和促进思考。

  当然,每个因素独立实施,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另外,如果把它们结合到日常生活,则更容易实施。

  C记忆养生好习惯贵在坚持

  “五大记忆养生行为贵在坚持。”吴东辉强调,这些行为要贯穿在生活当中,与日常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保护心脏。吴东辉指出,保护血管、稳定血压、强化心脏,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少酒、少盐、戒烟、控制体重,这些做法,可以控制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血压波动、增加血管弹性,减少心血管发病率,这样综合起来可以达到保护心脏、强化心脏功能的作用。另外,宜人的气候,尤其是深圳的冬天,更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体育锻炼。中年人可以选择快步走、跑步、打球等中等和剧烈的体育运动,以减少痴呆风险。快步走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则是适合老年人的最佳选择。因为在户外做有氧运动,不仅对肺部有益,也有利于加快大脑代谢。另外,传统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回春保健操等,都适合老人运动,中国舞、民族舞等也有类似作用。

  地中海饮食。这类饮食构成中,以鱼类最多,其次为牛肉、鸡肉,并多吃各种豆类、豆制品、红薯、马铃薯,辅以多种蔬菜水果,以橄榄油等植物油凉拌或烹制,同时结合少放糖、少放盐,不吃动物油,少吃肥厚的高脂肪食物。吴东辉认为,地中海饮食方式可以降低人体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具有增强心血管功能及抗氧化、抗大脑衰老的作用。

  大脑保鲜。吴东辉指出,无论是无电脑时代多人参与的纸牌、麻将、棋类,还是电脑上的大型游戏、手机里的掌上游戏,无一不是脑力训练。只要选择的方式便于操作、能够经常坚持,均可以用于认知训练。经过不断给大脑新鲜的刺激、训练,让大脑保鲜。

  乐观达人。走出家门广交良友,与社会多接触,不仅可获取新鲜信息、增加与社会的融合度,更可以交到情投意合的好朋友。与朋友在一起,多一些开心,多一些理解,促进大脑存储的知识利用,也可以增加言语表达,做个乐观达人。

  “当然,如果感觉到自己的记忆开始出现下降,尤其是忘了刚发生的事,忘记了刚做过、或者准备做的事情,那么一定要及早做记忆筛查。”吴东辉强调。

  D记忆养生需早行

  目前,老年痴呆已经成为亟须关注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吴东辉告诉记者,全世界每4秒就多1个痴呆患者;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当中,痴呆患病率为5.14%。目前,中国痴呆患者已经超过800万人,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2600多万人。

  吴东辉强调,记忆养生需早行,因为最新的研究发现,痴呆的发生在提前。“不少人刚50岁出头就出现了痴呆症状,个别人40多就开始记忆下降了。因此防范痴呆,要从中年开始。”

  相关链接 老年痴呆跟用脑程度有关

  王阿姨不解的是,老伴大学毕业,退休后也看书看报,怎么还会痴呆?

  吴东辉告诉记者,老年痴呆跟用脑程度确实有一定关系。比如,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更容易得痴呆,这可能与他们早期脑力开发少、后期用脑少有关。换句话说,爱动脑子的人得痴呆的几率低于不爱动脑的人。

  那为什么有些教育程度高的人,平时也看书看报,甚至是科学家,也会得老年痴呆?吴东辉说,这是不矛盾的。痴呆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遗传因素,营养缺乏不均衡,躯体疾病、尤其是脑部大血管甚至微小血管的阻塞,多会导致痴呆易发。另外,睡眠困难、早年和晚年患抑郁症的老人发生痴呆的可能性,也均高于情绪健康的人。因此,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也会患上痴呆。

  但吴东辉强调:“流行病学调查已经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患痴呆的可能性越低。”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自身或家人对疾病的关注度更大,更容易去求治;相对而言,文化程度低的老人的家庭对痴呆的信息不太了解,很多老人到了痴呆很严重的程度也不会去求治,任其更痴呆至终老。

  “因此,记忆养生对所有人都是有用的,尤其对那些具有易感因素的人,比如家人或近亲曾患有痴呆的人、女性、高龄老人,以及身患高血压、脑缺血、心血管病、高血脂、高血糖的人。”吴东辉指出,这些人做好记忆养生,可以减少发病的因素,从而减少发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