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很“乐观”的人为什么也会患抑郁症?是不是对自己要求非常完美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一个历经磨难的人是否就不会抑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而全人群患病率约为4.4%。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灵北公司、医学慕课联合出品的“士代阳光”项目为此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四地,特别邀请精神卫生领域的权威专家,就中国目前抑郁症现状以及青年群体的抑郁症表现形式、诊疗误区、合理用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呼吁社会共同关注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近日,深圳康宁医院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刘铁榜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抑郁正在越来越年轻化,需要对这一人群提供更多社会支持。
人人都可能得“抑郁症”
“她看起来那么阳光开朗,怎么会得抑郁呢?“很多人对此感到疑惑。事实上,抑郁症的发生不分权贵,它存在于各个年龄、各种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刘铁榜教授表示,抑郁症虽然更偏爱那些处于高压力、激烈竞争或者患有躯体疾病或慢性疾病的人群,“但并非平日看起来外向的人或者很成功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人人都可能得抑郁。”
抑郁症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学业、人际、恋爱、家庭以及就业压力或成为大学生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刘铁榜强调,抑郁症分为两种:一类称单相抑郁,即抑郁发作期间只表现为情绪低落;但另一类抑郁症状则有时表现为情绪高涨,如过分的亢奋、膨胀、自夸;有时表现为情绪低落,临床上称双相抑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双相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更为谨慎,有时禁用抗抑郁剂,而且双相抑郁的自杀率更高。相关数据显示,双相抑郁男性自杀风险约达7.7%,高过单相抑郁的约5%。
如何发现自己是否抑郁?网上的抑郁量表靠谱吗?对此,刘铁榜教授建议,当受到某种应激性事件感到不舒服时,或当“坏心情”开始持续超过2周,并存在至少5项症状,如总是不开心、提不起兴趣、感觉精力不足、易急躁且发脾气、睡不着觉、不愿与人交往、感觉活着没意思,甚至想自杀等,或一些特殊群体如单身、长期鳏居、酗酒等,这类人群可以为自己做一个抑郁症的评估量表。
“量表评估就像一个情绪的晴雨表,当提示超出标准值时,就应该引起警惕。”刘铁榜指出,量表评估也是协助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手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量表评估不能作为判别是否患有抑郁症的依据,只能协助诊断。
年轻抑郁患者更易自杀
严重的抑郁症会导致自杀,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自杀已经成为15~29岁的青年群体中第二常见死因。刘铁榜教授提醒,全世界范围内有自杀企图的人群中,女性数量是男性的两倍,但最终成功自杀的人中,男性是女性的两倍。相对来说,男性自杀会采用更为剧烈的方式,导致难以防范和施救。而我国一项研究也发现,在10-24岁年轻群体中,冲动型自杀占了87%。“其中,30%青少年在5分钟内做出自杀决定,而57%的人在两小时内决定自杀,这种未经思考被情绪左右的冲动自杀,也给自杀防范带来巨大困难。”
“50%-70%的抑郁症患者都伴有认知障碍,如果抑郁症是第一个灾难,那伴有认知障碍就是第二个灾难。”刘铁榜指出,抑郁症是包含情绪、躯体和认知症状的多维障碍,抑郁症的患者往往会产生食不知味或暴饮暴食、身体不适等躯体障碍,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情绪障碍,另外,还会出现自我认同度降低的消极想法。而如果患者还伴有认知障碍,其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受到损害,这也就造成了二次伤害。
尽管抑郁造成的危害严重,抑郁症的治疗率仍然显著低于其它慢性疾病,每10 名患者中仅有2名最终接受治疗。这一方面来源于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抑郁”往往被贴上“软弱”、“不够坚强”等标签,导致患者羞于就诊,产生“病耻感”。
要把“客人”送远再回头
关于抑郁的一个误区是,很多人认为抑郁症自己可以调整好。“但绝大多数的抑郁症需要得到专业帮助,并非休个假、旅个游,撤下火线减轻点工作压力,或者跟心爱的女孩复合就能自愈。”刘铁榜教授强调。
“抑郁症是可以治愈,而且治愈的希望还是非常大。”刘铁榜介绍,尽管心理咨询、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抑郁症的缓解有一定帮助,但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方法。对于中、重度的患者一定要及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药物干预治疗,拖延的时间越长,治疗效果会越差。
“抑郁症患者不要擅自减药或停药。”刘铁榜指出,抑郁症非常容易复发。研究显示,有过一次发作的患者一半以上在未来还会再次复发。而有过3次或更多抑郁症发作的人在5年内有超过90%的可能性还会再次发作,尤其是双向抑郁患者。抑郁症患者不能因为抑郁症的症状消失了而擅自停药。“很多人觉得抑郁症状改善了就停药了,但是这时候其实“客人”还没有走得太远,我们要把它送到老远老远才能回头。”
刘铁榜教授指出,只要患者正确、系统地接受治疗,终身服药低于20%。目前临床上的数据显示,50%~70%抑郁症患者在接受了医生专家一次治疗后,有超一半的患者可以达到痊愈。但该疗程可能需要两年多时间。抑郁症的治疗并不可怕,首要前提是患者要有勇气到精神心理科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第二,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并坚持服用抗抑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