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康宁医院 > 公众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星儿走进翠北,体验校园融合

来源:深圳市康宁医院 时间:2019-07-23 11:11:00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个类型,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隘及情绪和行为方面异常。孤独症患儿有时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

  当儿童被诊断为孤独症,就需要进行长期康复,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融合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出现的教育思潮,就是尽量把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融合在一起,以便更好的进行正常学习和生活。

  融合教育主张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特殊儿童进行融合式教育。

  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让孤独症儿童能够得到更好康复,能够更容易进行融合教育,顺利地融入正常社会环境,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康训部一直致力于孤独症学龄儿童的学前教育与融合教育。

  康复项目涉及:个别辅导操作、感官物理治疗、音乐视听治疗、沙盘治疗、艺术治疗、感觉统合治疗、沟通介入以及模拟家校社会适应性训练等。

  7月13日,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康训部与翠北实验小学再次合作,由6位康复教师带领30名孤独症儿童,并邀请了2名互助小天使,进入到学校进行模拟融合的活动——翠北小学体验日课程。

W020191128535272269693.jpg

  进入翠北小学体验课程的30名孤独症儿童,从2018年9月1日开始,在康训部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学前适应性训练。

  在学前班里,孩子们从学校环境的适应,到学校常规、课堂规则、学前必备技能等进行了大量的模拟练习。

  为了能够检验这10个月的成果,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校园、进行融合教育,在翠北实验小学的大力支持下,筹划了此次课程。

  活动当天闷热而潮湿,但并没阻挡孩子们上学的热情。早上9点,家长们就带着孩子陆陆续续来到了学校,开始了体验日活动。

  课程开始,孩子们依次排队来到了操场,在两名互助小天使的带领下进行广播体操。

  这群孤独症的孩子,经过长期的干预与康复,行为得到了一定的规范,社会规则与环境适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早操结束后,孩子们排队进入教室,进行当天的第一节模拟课程——语文。

W020191128535272348174.jpg

  课堂中,孩子们从准备文具,到摆放书本;从端正坐姿,到举手回答问题;从专心看黑板,到翻书做课堂练习;从学习课文,到思维发散问答,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课间十分钟,孩子们也通过在学前班的经验积累,妥善地安排了自己的课间时间。

  第二节术课,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围绕主题《我是小学生》进行了绘画创作,表达了自己即将成为小学生的期盼与自豪。

W020191128535272433318.jpg

  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参考实际校园作息,家长们按时接领孩子做校外午休。

  下午2点陆续返校后,开始了数学课。课堂中,孩子们专心地跟随老师认识了几何图形,踊跃回答问题,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良好的课堂纪律与持续地注意力体现出在学前班训练有素。

W020191128535272508191.jpg

  最后是体育课,孩子们排队来到户外运动场,进行跑步、集体游戏和自由活动,各环节都能听从老师指令,努力地适应着环境的转换、调控自己的行为。虽然孩子们在这炎炎夏日里大汗淋漓,但每个人脸上都 洋溢着笑脸。

W020191128535272573189.jpg

  30名孤独症儿童在真实的学校环境进行实景学习,表现出了恰当的社会行为,体验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超常发挥,为秋季入学打了一剂强心剂。同时,康复教师也对后续的康复方案有了新的思考。

  本次校园体验日特别鸣谢翠北实验小学的有关领导与老师,他们对融合教育观念有深刻的理解与认同,能接纳与关怀孤独症儿童,愿意提供资源协助我们完成从模拟练习到实景体验的康复工作。

  希望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小学合作,为这群星星的孩子照亮进入普通学校的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