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中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深圳市康宁医院立足“4个零”,即零误诊、零漏收、零误收、医务人员零感染;“2个一”即疑似病例一个也不收住、留观病例一刻也不耽误;和及时会诊转诊的工作目标。严守“入口”三道防线,严控院内感染,抓实抓细精神病人疫情防控工作。截止2月15日,累计排查发热患者45人次,累计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61例次,住院患者、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新冠肺炎。
一、把好扎紧“入口”,严守三道防线
由于精神病院实行封闭式管理,精神病人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弱,院感风险高,防控难度大。把好扎紧“入口”,严守三道防线(医院大门及预检分诊处、门诊尤其发热门诊、病房入口)尤为重要。1月21日,医院两个院区大门即设立24小时保安岗,对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处,增派导医,对所有门诊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检测和疫区史筛查,患者凭预检分诊合格单才能进入门诊诊室看诊。凡预检分诊发现有发热、咳嗽或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立即送至本院发热门诊区域单独处置,迅速安排血常规、CT等检查,排除疑似病例。截止2月15日,累计排查发热患者45人次,累计开展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61例次,均为阴性。
对需住院的患者,门诊经过严格排查后,开具入院证明。病区接收病人时,当班医生和责任主治或科主任要再次把关,对患者病情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复核,确认无可疑情况后将病人收入病房。同时,每个病区也都要对所有进入病区的人员(含病区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入口”守住了,在院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就降低了一大半。
二、减少人员聚集,防止交叉感染
人员聚集增加病毒传播风险,而减少患者、工作人员聚集同样重要。针对人流聚集主要场所门诊部,医院迅速调集力量,增加门诊医生、导医、挂号收费、药房人手,减少患者挂号、取药、检查排队和候诊时间,防止聚集。暂停住院患者集中康复治疗,改为康复科到病区组织康复治疗。在充分做好解释告知的前提下,病区暂停家属探视。食堂取消集中就餐,改为“即买即走”。取消大型工作会议和培训,行政人员实行线上办公、线下值守弹性排班,医务部、护理部采取视频培训、视频会议。严格做好就诊区域和工作场所通风、清洁消毒等,最大限度控制人员聚集造成的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三、建立工作制度,规范防控管理
医务部、护理部、院感办迅速落实上级有关防控要求,健全完善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制定出台《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应急预案》、《新冠肺炎预检分诊制度》、《新冠肺炎转诊转运制度》、《医用防护用品穿脱流程》、《核酸检测标本送检工作流程》、《防控物资领用管理规定》等10多项防控工作制度流程。院感办、医务部、护理部、后勤服务部等认真开展各类人员相关培训、组织现场督查,院领导现场查房指导防控工作,确保防控文件、规范、制度流程落实落细,毫不懈怠地将各项防控工作抓实抓小抓细抓紧。
随着疫情不断升级,1月30日,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专组。下设临床诊疗、公共卫生、工作保障、工作督导、综合组等5个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的组织保障和协调联动。先后7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认真研判疫情,仔细研判每日患者、员工发热与处置情况,了解口罩、防护服、消杀物资、药品储备和使用消耗情况,湖北职工返深和居家隔离情况,以及医院各类人员在岗值守情况等。广泛听取各工作小组意见和建议,现场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到科学决策,精准防控,不留死角,不遗余力。
医院还抽调专人对湖北返深职工进行跟进管理,并做好医院全员(包括医院职工、物业员工、规培学员、陪护人员等)是否有发热、咳嗽、居家隔离等信息的动态管理,实行日报制度。
所有这些举措都为有效防控疫情,实现“4个零、2个一”工作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保护了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平安。截止2月16日,我院无一例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
深圳市康宁医院罗湖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