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康宁医院 > 就医 > 就医服务 > 健康科普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会出现哪些症状?

来源:深圳市康宁医院 时间:2025-08-04 14:25:4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脑部疾病,核心特征是感知、思维、情感与行为的不协调。

根据《精神病学(第6版)》的权威描述,其症状表现可归纳为五大类,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破除偏见,为患者争取早期干预的机会。


01

幻觉:当现实与幻象交织

  幻觉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突出的感知异常,其中幻听最为常见。患者可能“听到”不存在的声音——

  

  ● 评论性幻听:耳边总有一个或多个声音在评价自己的行为(如“他又在偷吃东西了”);

  ● 命令性幻听:声音直接下达指令(如“跳下去”“用刀捅他”),患者可能因无法抵抗而出现自伤或攻击行为;

  ● 争执性幻听:听到两个或多个声音互相争吵,内容多与患者自身相关。

  除幻听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幻视(如看到不存在的人影)、幻嗅(闻到腐烂气味却找不到来源)、幻触(某患者凭空感觉某人拿手术刀切割自己的身体,并有电流烧灼伤口的感觉)等。

幻听有时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患者行为常受幻听支配,如与声音长时间对话,或因声音而发怒、大骂、大笑、恐惧,或喃喃自语,或作侧耳倾听,或沉湎于幻听中自语自笑。

  

02

妄想:“坚信不疑的错误信念”

  妄想是患者对现实的错误信念,即使证据确凿也难以动摇,常见类型包括——

  

  ● 关系妄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环境中的事物都与自己有关(如“路人咳嗽是在骂我”“电视里的新闻在暗示我的秘密”);

  ● 被害妄想:坚信自己被监视、陷害(如“同事在饭里下毒”“邻居安装摄像头监控我”);

  ● 被控制妄想:觉得自己的思想、行为被外界力量操控(如“脑子里有个芯片在指挥我说话”“有人用电磁波干扰我的想法”);

  ● 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有特殊能力或身份(如“我是国家领导人”“我能控制天气”)。

  这些妄想往往逻辑荒谬,但患者会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或愤怒,甚至因此攻击他人。

  

03

思维障碍:逻辑的“断裂与混乱”

  患者的思维如同断线的珍珠,表现为——

  

  ● 思维松散:对话时突然跳跃话题,如从“今天天气不错”瞬间转到“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 逻辑倒错:用荒谬逻辑推导结论,例如“我会飞,因为昨天梦见自己长了翅膀”。

  ● 破裂性思维:语句间毫无关联,如“春天来了,书是知识的海洋,海洋里有鱼……”,看似连贯实则支离破碎。

  

04

行为异常:与环境脱节的举动

  受幻觉、妄想支配,患者可能出现——

  

  ● 怪异行为:如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如“蜡样屈曲”、无故傻笑、学动物叫;

  ● 冲动攻击:因妄想或幻听引发暴力行为(如突然攻击家人“因为他们要杀我”);

  ● 自伤自杀:部分患者因幻听命令(如“跳楼”)或绝望情绪出现极端行为。

  

05

情感异常:失控的“遥控器”
  

  ● 情感淡漠:对亲友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甚至对生死大事表现冷漠。

  ● 情感倒错:在葬礼上大笑,在婚礼上痛哭,情绪与场景完全割裂。

  ● 意志减退:失去生活动力,整日卧床,个人卫生恶化,不再打理个人卫生(不洗澡、不换衣服)需家人督促才进食。拒绝工作、学习或社交。

  

06

科学认知:精神分裂症≠“疯子”

  

  ● 病因复杂:遗传、孕期感染、童年创伤、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等多因素交织,并非“性格软弱”或“鬼上身”。

  ● 治疗希望:一旦确诊应尽快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与社会支持,许多患者能回归正常生活。

  ● 早期信号:若发现亲友出现社交退缩、自言自语、怀疑被跟踪等迹象,且症状在1个月或1个月以上的大部分时间内持续存在应鼓励其就医,而非贴上“精神病”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非“异类”,他们只是被困在紊乱的感知与思维中。社会大众的偏见往往比疾病本身更致命——拒绝歧视,提供包容环境,才能让更多患者勇敢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