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康宁医院 > 就医 > 就医服务 > 健康科普

抑郁症状改善,可以自行减停药吗?

来源:深圳市康宁医院 时间:2025-08-11 10:28:12

  半年前,露西确诊了抑郁症。

  服药两个月后,她感觉自己痊愈了。

  “胸口的郁闷仿佛都化开了,喘不过气的感觉大大减轻了。”

  晚上,她能安然入睡,不再频繁早醒。

  一切都在变好,露西决定——开始减少药量。

  “既然自己快好了,吃少几颗药都没关系吧?”

  然而,减药量后几天,露西又开始辗转难眠,感到莫名的心慌……

  熟悉的黑影又回来了。

  露西不禁问道:“我不是好了吗?为何会这样?”

  “感觉好了”≠痊愈!

  露西服药后,感觉睡眠改善、情绪好转,正是药物起效,症状被有效改善的标志。

  大部分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这类疾病的药物治疗包含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三个阶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

  在服药治疗早期(即急性期),医生会根据症状针对性用药,我们的症状会得到有效控制,造成“痊愈”的假象。

  此时,自行减药甚至停药,极可能导致病情反弹、恶化或复发,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状态越好,越要坚持服药

  “感觉好了”,恰恰是治疗起效的关键信号!

  此时更需要规律服药,巩固疗效。

  想要恢复得更好,建议做好以下四件事——

  1.用药事项千万条,遵医嘱服药第一条。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准时服药,不漏服、不自行增减剂量。可以通过手机闹钟、药盒分装等方式,提醒服药;或通过将服药时间与日常活动(如用餐、睡觉)结合,形成服药习惯。

  2.关注药物副作用。用药过程中,身体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困倦、心慌、体重增加、口干、便秘等,若感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3.坚持定期复诊。遵循规范治疗,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进展和药物效果,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想调整药物剂量,可以在复诊时跟医生聊一聊,一起寻找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4.其他注意事项。服用精神科药物期间,谨慎从事驾驶、高空及有危险的作业等。禁用烟酒;避免长期饮用茶、含咖啡因的饮料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测测您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参与答题

(不限答题次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