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你是否曾经历这些?
深夜惊醒,梦里都是工作中曾遇到的灾难画面?
路过特定地点或听到特定声音,就莫名心慌、冒冷汗?
突然变得特别“易燃易爆炸”,或异常麻木“隔离”?
这可能不仅仅是“压力大”,也可能是职业带来的心理创伤在报警。
关键的来了——关于这类“心伤”,国家现在有标准认定啦!
2024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制定《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
该标准已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符合标准的“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将被明确认定为职业病。
在此之前,可能大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不陌生,它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PTSD”。
而“职业性PTSD”是指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后发生的延迟或长期应激反应,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受损。适用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
但其实,除了这类由急性、重大创伤引发的严重心理障碍,长期、慢性、高压的职业环境同样可能悄悄侵蚀我们的心理健康,引发焦虑、抑郁、职业倦怠等多种心理问题。
面对职业带来的心理挑战,探讨职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场直播不容错过!
8月25日19点,2025年第四期《健康用“心”说》科普直播将邀请深圳市康宁医院安心行动心理工作室负责人徐福山主任医师,聊聊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他常见的职场心理健康问题,为职场“心”健康保驾护航!
直播内容提前“看”
职场心理健康小贴士
(内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巡讲课件)
1.管理压力。职场压力需有效管理,可通过寻找工作积极面、培养兴趣、设定合理目标与时间管理、学会放松等方法来缓解。同时,学会接受不完美,设定合理期望,关注自己的进步而非苛求完美。
2.建立健康的工作边界。在工作与个人生活间建立健康平衡至关重要,需设定明确界限,留出时间休息放松。同时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工作请求,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同事、上司和下属建立积极支持性关系可缓解职场压力,保持积极沟通合作,改善沟通技巧,寻找支持和分享困扰,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习自我管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职场心理健康很关键,可以学习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挫折处理等技巧,发展积极心态和自信心。同时合理规划工作和休息,提升效率。
5.寻求支持和帮助。如果感到职场心理压力过大或困扰已久,建议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