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康宁医院 > 就医 > 就医服务 > 健康科普

如果身边人得了抑郁症……

来源:抑郁障碍科 时间:2021-02-01 15:06:00

  得知身边人得了抑郁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震惊。   

  别人眼里的他/她,学习成绩优异或工作如鱼得水或伴侣体贴入微或家庭和睦幸福。   

  这样的他/她,怎么可能得抑郁症?   

  随后是怀疑。   

  肯定是他们自己脑补太多,内心强大一点,心态好一点,自然就会好起来。   

  这些对抑郁症的看法,导致许多得了抑郁症的人不愿表露自己的抑郁状态。   

  也不愿坦诚地面对抑郁症,从而容易一步步踏入更深的泥沼。    

  因为不了解,才会“误解”抑郁症   

  01. 不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只是单纯的心情不好,过几天就好了。   

  抑郁症和感冒一样,都属于疾病。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心情不好是抑郁症的疾病症状表现之一。   

  02. 不相信或内心不接受“好端端”的人会得抑郁症,认为他们是太矫情或者故意装病。   

  抑郁症与家族遗传、神经递质异常、人际关系、工作或学习压力、生活应激事件、性格等多种因素有关。     

  03. 认为抑郁症不需要服药治疗,通过强大内心、锻炼身体、或接受更大的挫折和历练即可好转。   

  抑郁症患者不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且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法对治疗抑郁症也有重要作用。   

  04. 不敢去医院就诊,认为精神专科医院环境“恶劣”,担心住院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医院根据病情提供开放性及封闭性的病房及人性化管理,住院治疗不仅能让患者处于安全环境,降低自杀风险,还有专业的医生及护士随时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治疗及专业护理,可控制疾病的发展。 

  05. 迷信,认为患病是“中邪”了,偏信民间偏方,想寻找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治疗是缓慢的过程,没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应该相信科学及医学,坚持接受治疗。   

  如果可以,他们也想振作起来   

  看到过许多抑郁症患者的自白,“是你想太多了,看开些、乐观点就好了”是他们最讨厌的一句话没有之一。试图让他们振作起来,让他们仅仅通过意志力对抗抑郁症是很难的。但作为他们的身边人,我们能做的也还有很多。   

  1.鼓励倾诉     

  引导他们发泄、诉说内心的想法,缓解压抑情绪,但不可以说教或将个人认为正确的想法强加给他们。   

  2.学会倾听   

  认真、耐心地倾听,听取他们内心的感受及想法,不时用点头或声音回应,表示能够理解,感受他们的情绪即可。   

  3.给予理解     

  对他们出现的疾病状态,如思维慢、记忆差、开心不起来,悲观消极的情绪表示理解。不要说“不要想这么多,不要这么矫情,内心强大一点”这类话语。对他们有意或无意做出的举动,给予包容和支持,让他们重拾安全感。   

  4.表达爱意   

  因为抑郁症患者常常陷于自我否定不可自拔,所以给予非语言支持,适时拍拍肩膀、握手或拥抱,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鼓励及爱。同时告诉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和需要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5.创造氛围     

  为他们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帮助他们规律作息及规律饮食,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还可以陪他们去运动、看电影、听音乐或者参与其他活动等,通过改变行为的方式缓解抑郁情绪。   

  6.督促就医   

  不迷信,发现有抑郁症倾向,应到医院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听取医生建议。督促监管患者必须按医嘱服药、复诊,保管好药物及有危险性的物品。   

  7.密切关注     

  抑郁症自杀风险高,须做好陪护,密切其观察情绪及言行变化,防止发生自杀自伤意外事件。病情严重时需24小时监护,当无法监管患者安全时,可住院治疗。   

  8.做好排解     

  照顾和陪伴抑郁症患者避免不了会出现心烦、焦躁的状态,所以需要防止抑郁焦虑情绪相互传染。可以通过向其他朋友或心理医生进行倾诉发泄,尽可能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导致负性情绪传播。   

  9.学习知识   

  学习抑郁症知识,了解抑疾病症状、好转表现、治疗周期、及复发征兆等。不仅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接受科学专业的治疗,还可时刻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预防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