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大赛
文字类科普作品 优秀奖
《为什么他偏要做我不让他做的事情》
(以下为科普作品正文)
01 “我让你不要做……”
韩玫终于忍不住对丈夫李磊暴发了心中怒火,声泪俱下地说:我怀孕那么辛苦,你就不能体谅一下我吗?我跟你说了多少次周末不要去打麻将,你都不听,只顾着打牌,你就不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吗?
李磊看到妻子如此气愤,想到妻子有孕在身,不能惹她那么生气,于是答应了妻子的要求,终止了周末打麻将的爱好。
但是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李磊又迷上了出海钓鱼,有时周末一整晚都在海上过。
韩玫心中烦躁,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总做我不想他做的事呢?!”
韩玫觉得即使让丈夫停止做这一件事,他还是会做出其它的事情招她不喜欢。
这就是个恶性循环,烦恼无休止,希望能找到办法打破这个循环,于是她找到心理学从业的朋友柏慧请教如何处理。
02 “为什么他偏要做我不想要的?”
在咖啡厅里,韩玫向柏慧说明了事情原委,请教解决办法。
柏慧:你不要想那只粉色大象,现在你脑海里想到的是什么?
韩玫:脑海里只有粉色大象!
柏慧:你不要想那只蓝色小马,现在你脑海里想到的是什么?
韩玫楞了神,如实答:脑海里有蓝色小马!
柏慧:你为什么总是要想起我不让你想的事物呢?难道是因为你和李磊是一家人,所以都喜欢做别人让你们不要做的事情吗?
韩玫疑惑地说:我也不想想起你说的动物,但是你不说我就不会想起,反而你一说,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柏慧:因为你接受了我发出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当我以自然聊天的方式向你发出粉色大象和蓝色小马的信息,你就会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所以当我们被要求不要做某事时,大脑就会本能接受暗示,条件反射地想起某事。
03“我想要……,你能够……吗?”
韩玫:难怪我常常让老公不要做某些事情,他总是反着来,偏要做!但是他的确有很多事情是做得不合适的,难道我就不能提出意见,让他做得更好吗?
柏慧:当然可以啦!只是要用大脑能正向识别的方式来表达。
韩玫心中对“大脑能正向识别”这一概念无比陌生,疑惑地问“大脑能正向识别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柏慧:当我跟你说“你不要想那只粉色大象”,和我跟说“你要想那只粉色大象”,你大脑识别到信息都是一样的,都是想起那只粉色大象,由此可见大脑识别信息时过滤掉了“不”字,而要让对方的大脑接受到你的信息,就要学会使用正向表达。
韩玫觉得很有道理,但道理虽懂却依然做不到,于是困惑地说:我想让丈夫不要出海钓鱼一事,如果直接去掉“不”字,那也不符合我的本意呀!那我该怎么说呢?
柏慧:就像我刚才让你不要想粉色大象时,是希望你不要胡思乱想,而是要专注在当下,比如当我问“你喜欢什么口味的咖啡”时,你想到就不是粉色大象,而是咖啡了。当你不想丈夫打麻将,不想丈夫出海钓鱼时,你希望丈夫做什么呢?
韩玫:我希望他考虑我的感受,对我好些。
柏慧:“考虑我的感受,对我好些”这个表达很抽象,无法让他的大脑识别到具体能做的事情哦。当你丈夫具体做了什么事情时,代表他对你好些呢?
韩玫:工作日大家上班都忙,见面聊天的时间少,我希望他周末能关心我的心情,一起处理我们未来要做的准备工作,而不是我让我一个人面对。
柏慧:具体要做的能看见的行为是什么呢?
韩玫:比如问我今天心情怎么样、陪我去产检、一起逛街买孩子出生时要用的东西。
柏慧:很好!恭喜你,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请你用一句话来说明“如何表达才能让他做你期待的事情呢?”
韩玫:不要和老公说我不希望他做的事情,而是要说我希望他做的事情。因为我他不让做某事时,他并不知道我想要他做的是什么。
柏慧:很好,对于不让老公钓鱼的事情,你会怎么跟他说呢?
韩玫:我不能和老公说“不要钓鱼”四个字,而应该直接说我要的是什么,比如说“老公,我们宝宝快出生了,周末一起去母婴店选好待产包的商品,好吗?”
柏慧给韩玫竖起了点赞大拇指。
04“改变表达,达成所愿!”
韩玫哭笑不得地说:我今天才发现自己以前总是以“不要做什么”的表达句式暗示我老公做了很多我不希望他做事,自己在讲话中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以后跟老公沟通,一定谨记用正向表达的沟通句式“要做什么”,给到积极的心理暗示,才容易达成所愿。
(文中韩玫、李磊、柏慧均为化名)
作品主创:肖成燕,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海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1年 8-9 月
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织举办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
收到来自市内、市外、省外等地
小伙伴报送的作品
共计730个
优秀的作品
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将继续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