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康宁医院 > 就医 > 就医服务 > 健康科普

疫情环境下心理焦虑emo了,怎么办?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时间:2022-01-14 11:41:28

因为疫情出现

焦虑、不安等情况

该如何应对?

又该如何安抚

家里老人和小孩的情绪?

往下滑

了解一下

↓↓↓

防控一线人员及普通公众篇

 图片

    

  家长篇

  01 大人情绪稳定是前提,控制信息量是关键

  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时期,家人情绪稳定就是孩子最好的强心剂。孩子通常会通过父母的情绪和反应来认识和看待世界,因此,父母的情绪越稳定,孩子受到的影响就越小,孩子才能建立起安全感。

  为避免孩子出现过多负面情绪,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基础上,不要反复提醒幼儿有关卫生方面的问题;

  不要过度强调疫情的危害,可根据幼儿的年龄,适当地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引领幼儿珍惜、敬畏生命;

  也不要长时间播放电视新闻和谈及疫情相关话题,建议把对幼儿来说过载的信息放在他们睡后再谈论。

  图片

  图源:网络

    

  用儿童化的语言向孩子解释疫情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是什么样的?会对人产生哪些影响?怎样可以保护自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根据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给予不同的讲解和回答。

  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借助绘本、故事等,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们可以适当引导寻找一些专业的科普资料,如:纪录片等有关病毒的知识,把未知的疫情转化成可以看得见、有控制感的活动。

  不要简单地提出要求甚至吓唬孩子,而是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减少孩子的困惑及由此带来的情绪波动。

  图片

  图源:网络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疫情后的防护依然重要!

  要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自然渗透在生活中,如鼓励幼儿戴口罩、勤洗手等,尤其是在打喷嚏、咳嗽、进食前后及上洗手间之后;

  同时也要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的保持、监督和维护中来。

  让每一位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就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障身体不受侵害的重要方式,能够形成受益终身的健康生活方式。

  图片

  图源:网络

  积极关注,用心陪伴

  除了要关注孩子日常卫生防护外,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判断哪些是正常的短期不适应,只有准确掌握孩子心理健康信息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规律和有秩序的生活能增强孩子可控、可预期的感觉,也是帮孩子恢复和建立安全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按照正常规律起床、吃饭、睡觉,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也可以进行一些居家小锻炼。

  “陪伴≠高质量的陪伴”,真正关心孩子所思所想,跟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的交流,同时可以跟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游戏、跳舞、唱歌,既能缓解不良的情绪,又能锻炼身体,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老年人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些老人会出现恐慌和焦虑持续存在的情况,还有些老人处在疑病状态,担心自己被传染,并强迫自己不断地想患病后的严重后果,并为此感到痛苦。这些持续的情绪压力甚至会反映在身体上,多个系统出现问题,如出现躯体疼痛、头晕、哮喘发作等。

  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建立积极心态一定要让老人们了解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这样才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减轻躯体化症状,有助于自身免疫力提升。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把不能外出的这段时间当做一次短暂的内在修炼,开展室内活动,如读书看报、做健身操、进行放松训练等。

  调整情绪,保持沟通通过电话或视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络,与医护人员及护工们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

  不看过多消息,不听信谣言关于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但每个人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有限,老年病人更是如此。信息过载会导致不确定感增加,因此,要学会限制信息获取,只关注权威科学信息,来源不明的信息不阅读、不相信、不传播。

  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如果情绪、睡眠、躯体症状不能很好缓解,要及时寻求心理科专业人员的帮助。通过心理医生的疏导获得专业支持,积极调整心态。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