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17日是“中华老年痴呆日”,9月21日为“世界老年痴呆日”。由于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痴呆问题在全世界日益严重。本版今起推出关注老年痴呆系列报道,介绍早期老年痴呆如何识别、轻度老年痴呆如何管理以及中晚期的护理等。敬请垂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通讯员 邵春晓
深圳市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医生梁健雄接触到不少老年痴呆症的病例,他发现,很多老年痴呆患者被子女送医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这种情况是非常遗憾的,因为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对患者虽是不可逆的,但如果能早发现,专科医生是有办法延缓病程的发展程度的,患病老人也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梁健雄提醒:老年痴呆症的最核心特征,就是记忆力下降。因此如果家中老人记性变差了,别把它不当回事,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1 深圳或有7000名老年痴呆症患者
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不算低。梁健雄介绍,据统计,在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中,约有3.5%的人患老年性痴呆。
根据2010年深圳第六次人口普查,深圳全市总人口1322万,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18.28万。由于深圳目前并没有关于老年痴呆症的专业调查数据,但如果根据上述发病率,可以粗略地估算出,在深圳的老年性痴呆患者约有7000多人。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但其中到医院就诊的早期患者,可谓少之又少,往往来专科医院就诊时,已经多是到了病情的中晚期、生活不能自理或伴有明显的精神行为症状。
2 人老了记忆差不一定都正常
梁健雄向记者介绍了他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多年前,当时他还未涉及老年精神科,有一次他与均逢而立之年的三五好友小聚,谈到双亲,其中一位朋友说,在老家的父亲记性远不及从前了,人也似乎变得傻傻的。大家纷纷安慰他,人老了记性差一点很正常的,还有人说“傻人有傻福”。于是大家一笑而过。
然而几年之后,这帮到了不惑之年的朋友再次相聚小酌,再论家常时,那位朋友神色黯然,叹息老父“人都已经不清醒,啥都记不得了”、“已经走丢了好几次”、“每天24小时要人守着”、“一家人天天为他忧心忡忡”,并反复抱怨自己:“现在生活好了,本以为可以让老人家享享福,可是现在为他做啥他都不知道,只剩遗憾啦!”
这两次聚会,让梁健雄感慨良多:这不是另一出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在上演吗?!在他的建议下,这位朋友送老父亲去了当地的精神专科就诊,老人家被确认为是“晚期老年性痴呆”,医生说,此时治疗的效果已是“甚微”,只能靠加强日常护理了。
3 早治疗可延缓病程进展
如何尽量避免遗憾、犯下与朋友类似的“错误”?梁健雄指出,社会大众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何为“老年性痴呆”,以及该病重要的诊疗特点。
他介绍说,老年痴呆症的专业学名为“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的一种脑部疾病,患病后,患者的脑细胞会急速退化,但这并不是正常的衰老过程。“简单说来,脑部功能的逐渐减退,会导致患者出现智力的减退、情感和性格的变化,最终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此病发展到中晚期的治疗效果不好(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等于说到了中晚期就不用治疗了),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尽量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所在。”梁健雄指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极大地延缓病程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家中老人在“清醒”的时候可以多享受天伦、老有所乐,让身为人子女的我们,也能多尽一份“明白”的孝心。
4记性差、自理能力下降 两大表现需留意
对于非专业人士,普通大众如何能够及时识别出老年性痴呆可能的早期表现?梁健雄认为,主要从记忆力、生活能力两个角度进行观察。
记忆力障碍。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记性差。目前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被认为是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记忆障碍,是从痴呆的初期到末期都可以持续看到的一个主要症状。所以,尽早地发现患者的记忆受损,是早期发现老年痴呆症的重中之重。” 梁健雄指出。
因此,家人需要留意观察。如果发现家里的老年人做事情丢三落四,爱忘事,特别是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比如刚吃过饭就不记得已经吃过、还要吃饭,不记得今天是星期几,严重时记不住家里的电话、住址、亲友的名字,甚至有的患者会忘记关掉水龙头或煤气、造成安全隐患……“如果你身边的老人家有类似的表现,那他或她可能已经患病了。”
生活能力下降。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均可能出现下降。
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其中,日常生活的能力,指的是使用电话、做饭、打扫、与人聊天、买卖东西等。“生活能力受损的出现要早于自理能力的受损。简单说来,它主要表现为原来能做得好的事情,现在做得马虎了,或者原来会做的事情,现在变得不会做了。”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则包括吃饭、穿衣、大小便、洗漱等。对于痴呆症的早期患者,他们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随着病情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会慢慢出现下降,中期患者需要他人的协助完成自理,重度的患者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甚至会长期卧床。
“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饮食睡眠的异常、情绪障碍、性格的改变、精神行为的反常等表现,但记忆力下降往往是其中最常见、最早的表现。”梁健雄强调,平时一定要多关注老人,发现上述一两个苗头后,最好能及时带老人去专科医院就诊,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或排除,而不能讳疾忌医,导致最终陷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