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康宁医院 > 员工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深圳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系统管理的不足两万

来源:深圳市康宁医院 时间:2015-04-10 17:20:00

  深圳推测全市有15万,家属抗拒是难以监管的主因

  4月5日晚,一名精神病患从家里逃出,持刀在深圳南头街头乱砍致4名路人受伤。“原本这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悲剧。”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说,患者被警方送往医院,询问得知他断药数日。若按时服药,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街头伤人事件就不会发生。其实,深圳20 0 8年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系统,每个社区有专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服药叮嘱、督促治疗,但不少家庭心存忌讳或担心隐私泄露而抗拒。深圳官方推测全市有15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而目前纳入系统管理的只有近1.6万名。

  康复资源不足

  450张康复床位 病房多了两百病患

  早在2008年,深圳已经开始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系统,每个社区有专门精防人员对患者进行服药叮嘱、督促治疗。但深圳精神病康复资源严重不足,床位与总人口比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刘铁榜透露,深圳的床位比与国内其他城市相差甚远,甚至与非洲国家几内亚相当,与城市定位不符。

  南都记者在康宁医院病房看到,已经住满了精神病患者。医院介绍,3月份以来就不断有患者被送来,理论上医院有450张床位,但实在无法满足床位需要,不得不腾挪空间,在病房多加200张床,负荷了640多名患者。

  按照全国标准,是每万人应配1 .71张精神科病床。如此测算,目前深圳每万人配的精神科病床只有0.43张,只有国标的1/4,床位紧张是医院经常面临的问题。去年,深圳康宁医院择址新建的健宁医院已经开工,设计床位800张。刘铁榜表示,算上健宁医院的床位,深圳仍达不到全国标准。

  病情每况愈下

  1/3精神病患者容易暴力伤人

  市康宁医院介绍,根据临床情况看,大部分患者通过系统治疗、坚持服药能够康复、控制病情。同时,还有1/3之多的患者病情每况愈下,很容易引发暴力伤人事件,医生束手无策。对于这类特殊人群的康复,需要家人的尽责,医院的及时介入,更需要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

  在2005年,深圳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深圳重性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为1.41%,而这个比例乘以目前深圳人口基数1500万,算起来超过15万,包括户籍、非户籍,也是全国最高。而根据调查有精神障碍、年龄18岁以上的人群,不管轻重,只要有过一次精神病例的,占全市人口的21.19%,这个比例也是全国最高。刘铁榜透露,因为这份调查样本详细,方法科学,所以数据今天仍被官方认可,也具备参考意义。

  建立系统管理

  600名精防人员管理上万病患

  2008年开始,深圳建立精神卫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康宁医院介绍,目前应管患者人数近1 .6万,已纳入系统管理的在90%左右,但被纳入管理系统的患者数量与官方推测实际患者数量相去甚远。

  刘铁榜说,不少家庭将这种疾病视为忌讳,或者担心泄露隐私受歧视,很多患者不来求医或不愿纳入管理系统。深圳是一座流动性极大的城市,也给管理带来难度。

  目前,罗湖中医院怡景社康中心管理着43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坦言,辖区内有1.2万名常住居民,不可能将所有患者全部搜罗到。社康中心能为患者提供服药指导与病况访视、及时就诊的督导。若在普通社区对在家康复患者放任、不加强管理,无疑会增加安全隐患。

  但在日常走访中,常遭到患者家庭的抗拒,让社康中心工作人员觉得很难做。为了尽可能消除隐患,社康中心特地选了两个居民代表负责“通风报信”,如果谁家有人情绪出现异常,或者谁家有人经常酗酒,他们核实之后会尽量介入,以便早发现情况,防患于未然。

  目前该社康管理的精神病患者均是从上级医院转诊下来的。该负责人透露,由于心存忌讳,或者担心隐私被泄露,几乎没有主动要求被纳入系统的家庭。

  “即使是全市管理这一万多名患者,也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情。”刘铁榜透露,目前只有600名社康精防工作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承受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事实上,政府资源投入的不足,也影响到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康宁医院对在医院工作五年以上的医护人员进行的摸底调查显示,85%以上的人遭遇过患者不同程度暴力威胁。即使是天天工作在这种威胁之下,医生拿到的薪酬水平,差不多只有深圳其他市属综合医院同级别医生薪资水平的六七成。

  三年前,医院曾到一所医学院校补充新鲜血液,却遭遇到颗粒无收的尴尬局面。“副院长、科室主任好说歹说,终于劝服一个毕业生来深圳,结果临出发的时候,人家还是反悔了”,刘铁榜透露,国家确实对这类医生有相应补贴,如其他医院医生享受卫生津贴为50元/月,而精神科医生的津贴80元/月,多出的30元被很多医生戏谑为“挨打费”。

  采写:南都记者 文婷

  转摘自:南方都市报2015年04月10日A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