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世界卫生组织于6月18日发布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其中加入了“游戏成瘾”,并列为精神疾病。新版本将被提交至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最终批准,并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在最新分类中,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无节制沉溺于单机或网络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明知会产生负面后果却仍沉溺于游戏等。世界卫生组织称,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可缩短。
就市民关心的“游戏成瘾”被列为精神疾病问题,深晚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康宁医院药物依赖科主任杨梅,了解深圳地区的发病情况及应对办法。
杨梅介绍,心理科医生经常接到市民有关网瘾的咨询,其中以青少年居多,尤其是初中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沉溺电脑游戏无力反抗。对于青少年,专家建议要尽量减少游戏时间,增加其他兴趣爱好,让他们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满足感。
此外,近年来游戏成瘾不仅困扰青少年,也成为不少年轻夫妻婚姻关系的杀手。康宁医院接到过不少类似的咨询:妻子抱怨丈夫沉迷游戏,每天晚上玩手机玩到两点,不关心家庭生活和妻子,要抢夺他的手机就大发雷霆,没有手机就坐卧不安。杨梅认为,沉迷游戏此前在精神科治疗中被称为“冲动型的习惯控制障碍”,当沉溺游戏达到一定程度,失去控制并伴有社会功能和健康损害时,就构成了行为成瘾。将行为成瘾纳入精神类疾病,专家认为是一件好事。“游戏成瘾”疾病将因此引起足够重视,形成严格的诊断标准、完善的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患者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关注,也可能引起恐慌,对此杨梅认为大可不必。精神类疾病的范围非常宽泛,比如恐高就属于精神类疾病,它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精神病”并不是一个意思,不需要过分紧张。专家建议,对于游戏成瘾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在戒断期为了稳定情绪,可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