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通讯员 邵春晓
心慌、胸闷、喘不过气,惊恐障碍的发作通常让患者误以为自己是患上了心脏病。深圳市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杨颖佳指出,惊恐障碍的实质是一种焦虑的极端发作,它就像压力之下的一种别样呐喊,提示的是患者必须学会减压了。
怪病
很像心脏病但不是
36岁的小苏生活圆满,家庭和睦,工作待遇也很好。可是一年多以来,她却过得极其苦闷,她似乎得了一种怪病,一阵阵心慌,心砰砰地跳个不停,胸口闷得难受,必须要起身走走才舒服,半小时左右似乎又变正常。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压力大、心情烦躁时更明显。
为此,她去过心血管医院,心电图、心脏彩超、抽血化验等一轮检查下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医生说可能是“神经官能症”,开了一些调节神经的维生素,但服用后没啥效果。不过既然不是心脏病,也不是每时每刻都难受,小苏稍微放心了。
然而近一两个月,随着工作压力骤然加大、经常加班,心慌的毛病更严重了,呼吸也急促,像个哮喘病人总觉得喘不过气,喉咙也堵得慌,要用手捶胸,小苏自嘲“就像演电视”。
家人建议小苏,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不如好好休息一下。她于是利用公休假去旅游,真的发现旅游期间什么不适都没有了,心情畅快之极。回来后重新投入工作,可是没几天,突然又出现胸闷、心慌,手脚发软,头皮发麻症状,感觉自己好像快要不行了,像被抓住的青蛙般大口吸气,整个人很清醒,但又像下一刻就要失控晕倒。她赶紧致电“120”送院急诊,又是一番检查,依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打了些葡萄糖针水,就慢慢恢复正常。
后来这种情况又出现了几次,小苏没法工作了,睡眠也变差,担心、着急,害怕患了大病还没发现,到处求医问药都没效果,最后无奈地走进心理诊室。
诊断
惊恐障碍的本质是焦虑
杨颖佳注意到,小苏很斯文,诉说病情时身体紧绷,双手抓着皮包,神情焦急。她反复说“好怕”:现在不敢一个人独处,就怕发作时没人在旁,人就突然去了,就像之前新闻里说的晕倒在地铁的那个女孩。
小苏四处求医的莫名怪病,在心理医生这里豁然开朗:这是惊恐障碍,是焦虑症的一种,在没有明显生活事件的刺激下,常突然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有时又会长些,发作时间每个人会不太一样。
杨颖佳介绍,惊恐发作时,要同时伴有至少4项以下表现:心悸或心跳加速;出汗;颤抖或发抖;气短或感到窒息(气闷);胸部疼痛或不适;恶心或腹部难受;感到头晕、站立不稳或晕倒;现实解体(不真实感)或人格解体(感到并非自己);害怕失去控制或将要发疯;害怕即将死去;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感);寒颤或潮热。
因为存在较明显、较突出的身体感受,往往这类患者辗转各大医院的心内科、急诊科,但并不能真正改善病情。而随着抗焦虑药物的使用,小苏未再出现明显的全身发抖、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上班、生活都没啥问题了。
分析
压力让焦虑反应陷入恶性循环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杨颖佳发现,小苏其实在工作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年半前,小苏跳槽到现在的公司任部门经理,面对的是全新的工作环境及同事、领导,许多业务是她不熟悉的。她很勤奋,很快就基本掌握了整个工作流程,但她对自己的表现仍然非常不满,认为对专业知识还不够熟练,所以每逢公司会议都不敢积极参与讨论,害怕被同事、领导发现她还不够专业,继而对她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她将无法在公司立足,可能就会失去这份工作(实际上经过了解,公司的领导及同事对小苏的能力非常认可)。
因此,她对自己的工作要求非常严格,没有把事情做好就不休息,加班更是常事,很多事亲力亲为,难以放手,总是要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渐渐地,每天早上去赶地铁上班时,一想到要去上班、面对工作,她就开始发慌了。
“可见小苏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除了精神紧张、经常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外,经常加班、身体负荷增加也会导致肾上腺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增多,就变得容易心慌。”
杨颖佳分析,出现心慌后,小苏并没有去重视对压力的调节,而是对心慌十分害怕,错误地认为不能解释的躯体反应是危险的,是灾难或危险的信号,继而对躯体感觉高度关注,于是身体更加紧张,焦虑反应更加明显,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对策
正视压力学会调节
找到症结所在,杨颖佳向小苏解释了焦虑的性质、惊恐的特点,以及灾难化思想和惊恐反应两者之间恶性循环的关系。因此,首先不要对这样的症状感到恐慌,这只是紧张的一种急性表现,不会真的发生意外,人也不会真的死去。
其次,练习呼吸训练,让身体慢慢恢复自然平和。
最后,有效地应对与舒缓压力。如减少自我加压、降低对自我的要求,学会自我认可,减少加班,增加舒缓压力的时间,如每周尽量抽出三五天做些运动,欣赏音乐、好友聚会、倾诉、培养兴趣爱好等,都是有效的舒缓压力方式。
经过几次心理治疗,小苏又恢复了笑容,身体也放松下来,可以正常上班了。
相关链接
惊恐发作时尝试5步骤
杨颖佳介绍,研究表明,许多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约在2%-4%之间,多在成年早期发病。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有过恐慌的经验,但不是惊恐障碍。
如果出现惊恐发作,可以尝试下列步骤:
1,留在原地;
2,屏息十秒;
3,自我解说、停止灾难化思想;
4,合理期望;
5,做慢呼吸练习、专心数数。
“因为焦虑发作与许多躯体疾病的发作相类似,所以如果身体不适、经过综合医院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那么就应停止继续在综合医院里‘绕圈’,转而咨询精神心理科专科医生。”杨颖佳强调。
深圳特区报2015年9月11日C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