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6
2025-09公益讲座丨护航青春,从“心”开始: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
16
2025-09公益讲座丨护航青春,从“心”开始: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
15
2025-09深圳市康宁医院斩获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医师病例分析与汇报大赛团体一等奖
近期,由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广州心理卫生协会和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主办的“2025年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医师病例分析与汇报大赛”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及华南地区27支精英代表队同台竞技,深圳市康宁医院代表队凭借缜密的临床思维、精彩的现场表现和默契的团队配合,脱颖而出,荣获大赛团体一等奖,充分展现了我院精神科住培工作的高质量和青年医师的卓越风采。 本次大赛设病例分析、诊疗思路阐述、现场问答等多个环节,参赛代表队均由2名住院医师和1名指导教师组成,重点考核其临床知识储备、循证诊疗能力、语言表达及团队协作能力。我院高度重视此次赛事,在院领导的指导下,经教学办精心安排、由专业基地教学主任李毅带队,选派孙李晴主治医师担任指导教师,住培医师祝欣缘、张雨乐为参赛选手。备赛期间,教学办及专业基地组织多轮模拟演练,邀请专家点评指导,针对病例逻辑、PPT制作、演讲技巧等进行精细打磨。 比赛现场,我院代表队以《心身之间:一例青年抑郁的真相突围》为题,凭借清晰的诊疗思路、扎实的循证依据、娴熟的多学科协作理念,以及沉着冷静的现场答辩,赢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以专业基地组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斩获一等奖。评委组一致认为,该病例展示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深度融合,彰显了我院在精神心理疾病规范化诊疗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领先水平。 此次佳绩的取得,是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长期重视基地建设、持续推进住培质量提升的结果,也是我院医教研协同发展的集中体现。我院将以此为契机,深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质量建设,强化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训练,打造更多具有人文关怀与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精神卫生人才队伍,为推动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高质量发展贡献“康宁力量”。06
2025-08康宁人文丨深圳市康宁医院举办ADHD儿童暑期能力强化集训班
为提升多动症(ADHD)儿童的关键能力,2025年7月14日至8月1日,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举办了为期三周的“暑假ADHD儿童密集性行为干预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强化集训项目”。本次项目招募了东莞、惠州等24组家庭,采用家庭干预与专业训练紧密结合的方式,确保了治疗的连续性与高强度,成为本次项目的突出亮点,让家长和儿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多元干预,靶向提升核心能力 本次集训集结了儿童发育行为领域的专业团队,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套科学、系统且富有趣味性的综合干预方案,直击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注意力及认知控制等方面的核心挑战。 在执行功能游戏训练中,治疗师专门设计引导孩子们通过团体及个体化桌面游戏、任务挑战等活动,在游戏中不断提升锻炼计划影响、组织、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和反应抑制能力,将枯燥的训练转化为一场场欢乐的成长体验。专业视听注意力作业治疗则结合视觉与听觉通道,运用结构化任务、划消测验、听动协调项目等科学方法,稳步提升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注意力稳定性、分配及转移能力,为未来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先进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Neurofeedback)让孩子们能直观了解自身脑电活动状态,如SMR波、Theta/Beta比率,通过实时反馈学习自主调节大脑功能,从而改善专注度和冲动控制。而计算机认知训练系统则利用智能软件平台,提供个性化、自适应、游戏化的认知任务,持续挑战并提升儿童的工作记忆、信息处理速度及复杂认知能力。 “医教结合”赋能家庭,共筑成长支持网 家庭环境是干预效果的关键一环,项目特别设置了家长指导课程,帮助家长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航员”。专家团队不仅传授了实用、可操作的假期行为管理技巧,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有效应对挑战行为、建立积极互动模式,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家庭执行功能游戏库”与指导手册。这让家长们能轻松掌握方法,将专业训练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有效巩固集训成果,实现干预效果的持续泛化。 成效初显,收获满满 经过三周密集的系统干预与家庭的积极参与,大部分参与儿童在注意力集中时长、任务完成效率、冲动控制能力及执行功能的多个维度上,都有一定的提升。家长们在结业反馈中纷纷表示,“家长课堂教会我们家长调整方法,更有效地指导孩子。”“孩子最近情绪也稳定很多,自我管理能力也进步了”“亲眼看到了孩子的进步,还掌握了科学引导孩子的方法,对未来的家庭教育充满了信心。” 本期集训班的成功举办,是儿少精神科在探索“密集型、医教家结合”康复模式道路上的又一次有力实践。未来,医院将继续聚焦多动症儿童核心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发掘潜能、建立自信,帮助他们自信扬帆,快乐启航!05
2025-08天气再热,也要防住基孔肯雅热!
05
2025-08康宁人文丨守护心灵 共惠民生——深圳市康宁医院邢璐医生援赣行
2024年12月,我院睡眠医学科邢璐医师积极响应号召,带着专业与热忱,开启了赴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期半年的驻点帮扶工作。 “此次援助,是源自一份积淀多年的初心与热爱。”邢璐坦言,“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愈发渴望走出舒适区,希望能接触多样化的患群,在实践中磨炼本领、积累经验,为患者更好地服务。”当得知有驻点支援机会时,邢璐第一时间主动申请,展现出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邢璐在支援时,恰好遇上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搬迁至新院区,很多设施还没完全建好,但邢璐很快适应新环境,投入到工作中。在日常诊疗中,她每天跟着查房,一起讨论病例,遇到疑难杂症也参与会诊。当地医生遇到拿不准的情况,都愿意和她商量。邢璐也会把自己在睡眠医学方面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比如怎么识别睡眠问题,精神疾病患者睡眠不好该怎么综合治疗等;另一方面,她发挥自身在睡眠医学领域的特长,组织专题讲座,围绕睡眠障碍的识别与干预、精神疾病伴发睡眠问题的综合治疗等热点问题,为当地医师传授最新诊疗规范,助力其知识体系全面更新。 不仅如此,邢璐还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进行睡眠监测报告的临床解读与设备操作培训,推动睡眠监测技术在基层医院的规范化应用,使“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下”的帮扶成效真正落地生根。 在此期间,邢璐专业、耐心、细致的工作风格不仅赢得了当地医生的尊重,也获得了患者与家属的一致好评。“邢医生看诊特别耐心,我的失眠终于好转了!”“邢医生解释得清楚、讲得明白!”这是患者最朴素也最真切的评价。“这次帮扶不仅是一次技术输出,更是一次双向奔赴的学习成长。”邢璐深有感触地说。 未来,我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兄弟医院的协作联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为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深圳力量”。邢璐医生为当地百姓提供问诊服务29
2025-07国内首次!青少年拒学综合干预技能专项培训在深圳开班
近日,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与深圳市康宁医院联合承办的青少年拒学综合干预技能专项培训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完成首期课程。 这是国内首次针对青少年拒学问题开展的专业干预技能培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7名学员参与。此次培训被业内人士誉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黄埔军校”,标志着深圳在拒学问题干预领域的探索已走在全国前列。 据介绍,作为深圳“安心行动”的子项目,“安心助学”是由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及市康宁医院联合推出的综合性家庭教育与心理干预帮扶项目。该项目通过科学的父母教育理念、亲子互动训练、学生个体辅导、家庭心理咨询等方式,改善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质量,帮助厌学、拒学和停学的青少年重返校园。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帮助120余名学生复学,85%以上参与该项目的家庭明显感受到亲子关系改善。“深圳‘安心助学’项目已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干预体系,希望通过培训将这一模式带到全国。”深圳市康宁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学习强国平台)29
2025-07国内首次!青少年拒学综合干预技能专项培训在深圳开班
近日,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与深圳市康宁医院联合承办的青少年拒学综合干预技能专项培训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完成首期课程。 这是国内首次针对青少年拒学问题开展的专业干预技能培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7名学员参与。此次培训被业内人士誉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黄埔军校”,标志着深圳在拒学问题干预领域的探索已走在全国前列。 据介绍,作为深圳“安心行动”的子项目,“安心助学”是由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及市康宁医院联合推出的综合性家庭教育与心理干预帮扶项目。该项目通过科学的父母教育理念、亲子互动训练、学生个体辅导、家庭心理咨询等方式,改善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质量,帮助厌学、拒学和停学的青少年重返校园。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帮助120余名学生复学,85%以上参与该项目的家庭明显感受到亲子关系改善。“深圳‘安心助学’项目已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干预体系,希望通过培训将这一模式带到全国。”深圳市康宁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学习强国平台)08
2025-07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交流会在深举办
2025年6月27日至6月28日,由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主办,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深圳市康宁医院共同承办的“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交流会”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举办,会议由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卢建平主任主持,姚克勤院长参会并致辞。会议邀请了全国各地儿童精神科领域专家及同道150余人参会,旨在进行儿童精神科前沿技术与经验交流,不断提升儿童精神科疾病诊疗水平。 首先,姚克勤院长致开幕词,他提到希望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不断推动儿童心理健康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并表示医院将继续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并为全省乃至全国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贡献深圳力量。随后,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秀红教授致辞,她简要回顾了专委会2024年的工作进展,并重点介绍了2025年的规划与方向,并强调“助力成长”主题在当代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深刻阐述了会议主题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随后,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报告了《关于学习困难的诊疗》,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专业视角;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军教授探讨了《早期发展与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黄颐副主任分享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新进展》,让与会者了解到该领域的前沿动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久菊研究员解析了《阅读障碍的评估和干预原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具体指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王琳主任解读了《学习困难门诊建设与专家共识》,推动了相关诊疗工作的规范化;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孟祥芝副教授介绍了《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COSIS干预体系》,展示了创新干预方法;深圳市康宁医院杨志伟主任医师分析了《学习障碍神经机制与临床诊治》,深入剖析了疾病的本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贾飞勇主任阐述了《学习困难的诊治思路》,拓宽了诊疗思路;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杨斌让主任讨论了《特定学习障碍共病ADHD》,关注了复杂病例的处理。这些报告紧扣儿童智力开发和心理健康主题,为临床诊疗带来了新思路。 接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静进教授深入解读了《儿童学校恐怖症(拒绝上学)的临床解读与对策》,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提供了方向;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倪士光教授探讨了《AI技术在学习困难儿童诊疗中的应用》,展示了科技在医疗领域的潜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俊宏主任分享了《中医治疗孤独症和多动症》,传承了中医的独特优势;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卢建平主任分析了《与学习困难相关:青少年失学拒学风险因素及应对》,关注了青少年的成长困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徐桂凤特任教授讲解了《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养育支持》,强调了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杭州师范大学亨颐教育学院赵静教授论述了《学习困难儿童的融合教育:从理论到实践》,推动了教育公平;李秀红教授报告了《汉语阅读障碍的文化特异性》,关注了语言文化的特殊性;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陈强副主任阐述了《非言语学习障碍的临床及神经心理特征》,深化了对疾病的认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系统生物学实验室胡昊研究员初探了《脑血管发育异常与儿童认知障碍发病机制关系》,为疾病研究提供了新方向。系列报告聚焦学习困难、情绪管理及干预策略,展示了AI辅助治疗等创新成果,与会者反响热烈。 本次会议的学术内容和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展现了“鹏城六月绿荫浓,康宁新院聚英才”的盛况,为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的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深圳市康宁医院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为儿童及家庭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5
2025-06深圳: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融合发展打造全国样板,中国心理学会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委会筹备委员会在深成立
深圳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融合发展迎来新契机。6月23日,中国心理学会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筹备大会暨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卫生与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筹)学术论坛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举行,意味着深圳在这一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国家级层面的认可与肯定,继4月成为省级主委单位后,将有望担任国家级主委单位。中国心理学会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 为跨学科协作提供“深圳方案” ▼ 据了解,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于1921年,是一个历史超过百年的学术组织。目前,该学会拥有47个专业委员会、13个工作委员会、近60个分支机构,以及46位院士。苏彦捷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彦捷致辞时表示,近年来,学会发展呈现交叉趋势非常明显,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深度推动两大学科的交叉融合,充分发挥二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的协同优势;通过整合学科资源、创新协作机制,将以更系统的视角聚焦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以跨学科解决方案破解身心健康领域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何先友 4月,广东省心理学会的第15个专业委员会——精神卫生与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在深圳筹备成立,由市康宁医院担任主委单位。广东省心理学会会长何先友表示,作为创新之城,深圳聚力打造学科交叉融合新范式,持续深化精神卫生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整合医院、高校、研究机构及社会服务机构的专业力量,构建起开放、协作、高效的工作体系,为应对复杂多元的社会心理需求提供了坚实支撑。深圳依托“安心行动”项目实践,已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心融合”服务模式与政策路径,未来将立足深圳,辐射广东,服务全国,为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贡献力量。何红波 作为常住人口1.2亿、流动人口约1.5亿的人口大省,广东省既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也承担着满足多元心理健康需求的迫切任务。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何红波剖析广东省精神卫生事业现状,认为跨学科协作更有利于破解发展瓶颈,“过去精神医学与其他临床学科乃至心理学领域的交流极为有限,如今这一壁垒正在被打破。”他表示,精神医学与脑科学的交叉已初现成效,但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的深度融合仍需加强。他期待精神卫生与心理学领域专家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层面形成合力。他希望深圳市康宁医院作为省级主委单位,依托实践经验,为破解全国性难题提供“深圳方案”。 深圳已培养1800余名基层心理健康专才 ▼ 会上,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罗跃嘉高度评价深圳市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作为全国首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深圳通过构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网络,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自2019年以来,深圳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卫生健康委统筹下,联动15个职能部门和10个行政区,建成覆盖74个街道、665个社区、961个党群服务中心及800余所中小学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实现“全方位、全人群、全周期、全覆盖”服务格局。罗跃嘉通过网络发表致辞 2020年启动的“安心行动”成为深圳特色品牌。该项目由市康宁医院具体实施,在全市821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安心驿站",聚焦职场压力、婚姻家庭、亲子教育、青少年心理及老年关怀等五大社会痛点,构建起"市-区-社区"三级心理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力量下沉,将心理服务嵌入基层治理末梢,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心灵港湾"。他指出,深圳模式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与社会服务网络,其"党政主导、部门协同、专业支撑、全民参与"的机制创新,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据介绍,深圳依托“安心行动”项目实践,系统总结出具有示范价值的“医心融合”服务模式及政策实施路径。该模式已开始辐射广东省,并逐步推广至全国。此次将充分发挥“中国心理学会”这一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平台的引领作用,为全国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维度专业支撑,包括学科建设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完善以及政策环境优化等关键领域。 人才是推动学科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深圳着力培育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融合发展的志愿服务力量,持续开展“安心驿站专兼职人员心理服务能力培训班”,实施5年来已累计举办24期,培养社会心理健康专业人才1800余名,相关资质已有效应用于基层心理服务岗位。 今年1月,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与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共建的深圳市心理志愿者培训基地在市康宁医院正式挂牌,标志着该市心理志愿者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建立跨领域合作机制,联合深圳公益救援队、市应急局“应急第一响应人”志愿队、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心理支援志愿队,共同开展“应急救援+心理疏导”复合型志愿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具备双重专业能力的志愿服务队伍。 随后,来自全国各省市专家学者就“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的山海相拥”“家、校、医、社在社会心理服务中的联动发力”两大主题展开圆桌论坛。专家论坛: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的山海相拥专家论坛:家、校、医、社在社会心理服务中的联动12
2025-06深圳市康宁医院实现地方标准立项新突破——两项地方标准助力孤独症康复与青少年心理服务规范化发展
6月6日,深圳市康宁医院质控部与儿少精神科联合申报的《深圳市孤独症康复服务规范》和《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心理测评室标准制定》两项地方标准成功通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审批,实现医院在地方标准制定领域新突破。此次立项标志着我院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规范性获得政府高度认可,为全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以标准为引领,填补服务规范化空白 两项地方标准的制定立足深圳实际需求,旨在解决当前孤独症康复及青少年心理测评服务标准缺失、质量参差等问题。确保全市康复机构服务同质化、科学化,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与干预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创新联合,彰显多学科协作优势 两项标准的成功立项凝聚了我院质控管理与临床专科的协同创新成果。质控部发挥标准化建设经验,统筹规划标准框架设计与质量把控;儿少精神科依托多年临床实践和数据积累,提炼核心技术规范,项目负责人、儿少精神科主任卢建平牵头组建跨院专家团队,整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等权威资源,确保标准科学性、适用性。 加速推进,服务城市心理健康需求 根据计划,两项标准将于2026年12月前完成制定并发布实施。届时将有效推动深圳市孤独症康复服务与青少年心理测评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惠及全市超过二百家相关机构及数万患儿家庭。 此次立项是我院医教研管深度融合的里程碑。未来将以标准制定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我院在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的引领作用,继续勇担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以标准化建设助推服务质量提升,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筑牢“防护网”!助力深圳打造全国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示范标杆,为建设“健康深圳”贡献力量。06
2025-06高考前一晚,紧张、焦虑、睡不着怎么办?
孩子和家长都难免担心:考试前一晚睡不好,会不会影响发挥?家长又该如何真正帮到孩子? 高考,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心理挑战。考生肩负着自己的梦想,同时承载着父母和老师的期望,整个家庭都在关注着这场考试。面对如此重要的时刻,紧张和焦虑是很自然的反应。 当压力袭来,我们的大脑会启动“警报系统”:心跳加快,思维变得格外活跃,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帮助你在关键时刻保持警觉和专注。 这时,越是想让自己平静下来、放松入睡,反而越难入睡。你越担心“明天发挥不好”,就越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考前一晚没睡好,会不会影响考试成绩? 这是很多家长和考生最关心的问题。 答案是:偶尔一晚睡不好,对第二天的考试影响有限。 真正决定考试发挥的,是你平时的学习积累和生活规律,而不是临时一夜的睡眠质量。 更重要的是,一旦进入考场,面对紧张的考试氛围,注意力会自然集中,困意反而会减轻。因为大脑会自动调动精力,让你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和专注。所以,不要把“一晚没睡好”当成洪水猛兽。只要你平时努力了,明天依然可以稳稳发挥。 那么,面对紧张、焦虑和失眠,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只要记住三个字,就能从容应对:稳、缓、行。 第一步:稳。 所谓稳,就是稳住心态,接纳紧张。首先要明白,紧张和焦虑不是失败的信号,而是你对高考的重视和在乎。每个考生都会紧张,甚至连多年带队的老师和家长也会失眠。这很正常。 不用怕,也别躲。重要的是学会和这些情绪相处,而不是让它们控制你。 你可以在心里提醒自己:“我现在紧张,是因为很在乎这次考试,这很正常。” 允许自己有情绪,反而能让心情慢慢平静。 遇到压力时,用身体感知帮自己拉回平静。不妨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比如感受脚底踩地的踏实,或者手指轻轻捏一捏,慢慢地深呼吸。呼吸时默念“我放松,我平静”,这样能让思绪安静下来。 别让大脑总是自导自演最坏的结果,试着把担忧写下来,再想想“我已经做了哪些准备”,用事实和理性来安抚自己,打破焦虑的循环。 考试时,也不必想着一口气考到最好,不如为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认真审题、先做会做的题,把大目标拆成小步骤,心里会轻松很多。 而此时,家长的情绪同样重要。千万别在这个时候反复叮嘱“早点睡”,更不要说“你准备好了吗”“你还要不要再看一眼书”。多一点理解和陪伴,少一点唠叨和催促。 给孩子准备一杯温热的牛奶,一个温暖的拥抱,就是孩子最大的定心丸。 第二步:缓。 心态稳了,接下来就是缓解身体紧张,放下入睡执念。 到了晚上,如果发现自己怎么也睡不着,越想睡越清醒,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必须马上入睡”。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暂时离开床,走出卧室。 但要注意,离开床后不要做任何让大脑兴奋的事情,尤其不要拿起手机,也别去看时间。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你更难入睡;不断盯着时钟,只会让焦虑升级,陷入“时间不够用”的死循环。 你可以选择做一些温和放松的活动,比如翻翻纸质书、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做几组深呼吸、简单拉伸,慢慢让身体和大脑都放松下来。 当感觉困倦时,再回到床上尝试入睡。即使这次还是没睡着,也没关系,继续重复这个流程,避免陷入“越想睡越睡不着”的焦虑陷阱。 同时,建议睡前一小时关闭所有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卧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线,避免咖啡、浓茶和油腻食物,这些细节都能帮助你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 第三步:行。 高考当天,无论前一晚睡得如何,都要按闹钟起床,按计划行动,掌控节奏。赖床只会让你匆忙、焦虑。 给自己充足时间洗漱、吃早餐,做些简单的拉伸或深呼吸,让身体慢慢“醒过来”。 早餐要清淡且富含营养,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进入考场后,专注于眼前的试卷,把注意力放在每一道题目上。如果遇到难题,先做自己有把握的部分,逐步建立信心。 实在紧张时,可以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给自己几秒钟的缓冲。 如果平时有午睡习惯,且下午还有考试,午休10-20分钟即可。不要贪睡,以免“睡眠惯性”影响下午发挥。 家长则可以提前规划好路线和时间,避免路上慌乱。考试结束后,少问成绩,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和肯定。 家长的角色:做“减压阀”,不是“压力锅” 考试临近,很多家长难免紧张、焦虑,甚至焦躁。但有时候,家长的焦虑会无意识地传递给孩子。 请记住:您越平静,孩子越有安全感。 不要反复强调“明天很重要”,孩子自己知道这事有多大,不需要再加压力。 多说鼓励的话,比如“你已经很努力了,睡不好没关系,明天依然能行。” 如果孩子睡不着,不要责怪或催促,可以陪孩子聊聊天,讲讲轻松的话题,或者一起做做呼吸放松练习。 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家庭氛围,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最后的叮嘱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不是一切的终点。 你现在的紧张,是因为你有梦想、有责任、有期待。 请相信自己,稳住心态,缓解身体紧张,按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前进。 即使今晚没睡好,也不会影响你多年来的积累和实力。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值得被肯定和拥抱。家人、老师和无数关心你的人都在身边。 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带着平静和自信,走进考场,迎接人生的新阶段。 加油!你已经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