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为居民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卫生健康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2021年4月14日,深圳市康宁医院党委书记王建红同志在“门诊便民工作协调会”上提出全院各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在临床服务不松懈、疫情防控不松懈双重要求下——
一要主动出击,不能“等事件发生了才谈改进”,要主动扫描工作中各个环节,防患未然,为医疗安全多加一把“安全锁”。
二要有的放矢,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已经存在一段时间的“卡脖子”问题,寻找突破、尽快解决。
三要协作推进,进一步优化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四要全员参与,形成医疗质量安全改进氛围;人人关注、人人知晓、人人实践医疗质量安全。
随着春季到来,医院门诊和住院量不断增加,加之疫情防控要求,医院安全生产压力增大。各部门针对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痛点”,通过专业培训、应急演练、加强督导、完善制度、改进流程等一系列措施,筑牢医疗质量和安全“防护墙”。
质管部结合国家卫健委十大安全目标的相关指标(有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病案首页质量、不良事件报告率等)不断完善院内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机制;邀请市二院质控部朱为民部长开展《与高水平医院建设相适应的质控体系建设》培训;深入剖析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不足,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化水平建设,结合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活动,加强临床科室督导,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相关评价标准,将多个辅助科室评价纳入标准。
医务部围绕ICD-11精神障碍与行为障碍分类、“三基”、常用临床技能操作等内容,采用案例剖析讨论、多媒体示教、网络授课、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组织《深圳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开展电除颤、CPR、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等专项技能“大比武”,定期督查临床技能培训落实情况,评估培训效果。
护理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党史同安全生产、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流程优化、制度建设、专业技能等结合起来,推动各科室护理团队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提倡“一站式护理服务”,“一次性解决问题”等便民措施;用“放大镜”扫描科室管理各个环节,针对薄弱点、隐患点,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
安保部组织全院员工安装使用国家反诈APP,向患者家属宣贯国家反诈骗相关法律和法规等;联合坪山区公安分局碧岭派出所开展反恐防暴演习,加强警医联动,每日开展院内武装防暴巡查;1-4月份坪山院区和罗湖院区均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保障了各项医疗活动顺利开展。
公卫部编制了《隔离点心理疏导工作手册》,针对跨境司机心理健康,下发了《跨境司机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加强隔离点巡查、督导和会诊等工作;推进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服务队伍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干预水平,完善社区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指导各区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以及社区规范管理与访视,扎实落实“跨区域”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保证医疗质量安全,不仅需要管理技术或理论,更需要日常工作中找准问题、抓住重点、全员行动、常抓不懈。深圳市康宁医院全院员工将用实际行动、专业力量守住医疗安全防线,护佑群众安全和身心健康,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