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29
2016-02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资〔2016〕37号 国科发资〔2016〕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 《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纳米科技”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申报项目应根据总体目标提出明确、可考核的约束性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任务(或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作为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之一。 2. 项目的组织及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签署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30天。 ——各推荐单位参考往年推荐规模,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单位及其合作方的资质、科研能力的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会议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确定进入下一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意见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从接到通知日到正式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20天。 ——专业机构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会议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专业机构将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建议立项。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将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 三、申请资格要求 1. 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注册时间为2015年3月31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3.“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通信”“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3个重点专项中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设课题,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员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35周岁(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须同时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 4.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12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 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 对于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请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6年2月25日8:00至3月18日17: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进一步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6年3月21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 联系电话:010—88654074。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6年3月21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 (1)“纳米科技”重点专项:010—58881073; (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010—58881078; (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010—58881079; (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010—58881071;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号9号楼,邮编:100044。 (5)“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010—59199380。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邮编:100122。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010—68510207; (7)“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010—68598087; (8)“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010—68511009; (9)“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010—68511832。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编:100045。 附件: 1.“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5.“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7.“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8.“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9.“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科 技 部 2016年2月5日签发 2016年2月16日发布 附件4 “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蛋白质机器,是指由大量蛋白质和生物分子形成的高维度的、复杂的超级功能复合体(如核糖体、剪切体等),此外也包括蛋白质与蛋白质或其他分子形成的低维度复合物,以及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如酶、抗体、受体、动力蛋白等)。对蛋白质机器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调控网络、以及动态变化规律的深入认识,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了解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核心基础生物学问题之一,也是涉及国家生物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医药、农业和绿色产业发展等的重大战略需求。 为提升我国蛋白质研究水平并推动应用转化,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专项围绕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问题,结合国际蛋白质研究的前沿发展趋势,发挥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等国家大科学装置的支撑优势,以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以重大技术方法创新为支撑,以重大应用基础研究为出口,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增强我国蛋白质机器研究的核心竞争力,产出一批国际领先、具有长远影响的标志性工作,实现重点领域对国际前沿的引领,在原创性基础和理论研究中取得突破,为人口健康、医药与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环境生态与能源、国家安全等领域中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和关键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引导和技术方法支撑,形成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特色突破点和优势方向。 “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将在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重大技术方法研究和重大应用基础研究3个层次进行部署。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期间有关部署,2016年优先支持19个研究方向。申报单位针对重要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组织申报项目。鼓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或重要应用目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全链条组织项目。鼓励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为保证研究队伍有效合作、提高效率,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控制在4个以内。标*的重要支持方向受理青年科学家项目申请。 1. 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1.1 细胞生命活动相关的蛋白质机器* 研究内容:重要细胞器及生物膜相关蛋白质机器的动态变化、结构与功能。 考核指标:发现5—10种在重要细胞器中发挥核心功能的新型蛋白质机器,揭示相关蛋白质机器的动态变化、结构与功能机制;发现5—10种调控生物膜结构和动态的新型蛋白质机器,揭示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机制,阐明其在胞内物质运输、分泌、代谢和降解等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1.2 肿瘤微环境对蛋白质机器的影响和调控* 研究内容:肿瘤微环境对蛋白质机器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考核指标: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重点关注蛋白免疫因子参与的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和结构,揭示其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以及蛋白质机器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为新型肿瘤诊疗手段的发展提供基础。 1.3 蛋白质膜转运的分子机制* 研究内容:物质和能量跨膜转运的分子机制。 考核指标:针对10种左右与电子、离子等重要物质、以及ATP等能量分子转运相关的膜蛋白,解析其三维结构和动态变化机制,阐明其在亚细胞和细胞的定位以及在膜上的折叠组装的动态机制,揭示细胞生命活动中能量和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 1.4 植物特有蛋白质机器的分子机制* 研究内容:植物特有生命过程相关的蛋白质机器。 考核指标:发现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响应和共生固氮,以及植物生殖器官发育和双受精等特殊过程的新型蛋白质机器,解析参与以上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和结构,揭示特殊蛋白质机器调控植物特有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为重要作物改良提供基础。(项目可在以上所述生命过程中选择两个重点方向开展研究)。 1.5 蛋白质翻译机器的调控* 研究内容:蛋白质翻译机器的调控因子。 考核指标:发现3—5种蛋白质翻译机器的新调控因子,揭示蛋白质翻译机器调控因子的组成、功能和三维结构,阐明调控蛋白质翻译过程的新型分子机制,揭示核糖体装配与活性调节的核心分子机制,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核糖体的装配及调控机制,为设计与改造靶向细菌核糖体的抗生素提供理论基础。 1.6 神经干细胞发育与细胞命运决定中的蛋白质机器* 研究内容:神经干细胞发育或其它细胞命运决定过程关键的蛋白质机器。 考核指标:发现5—10种在胚胎及成年神经干细胞产生、发育、分化及神经网络形成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的新型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规律;以1—2种其它重要的细胞命运决定过程(重点关注表观遗传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5—10种新型关键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生命过程中重要蛋白质机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 1.7 RNA—蛋白质复合机器与生命过程的调控* 研究内容:RNA及非编码RNA的功能机制 考核指标:发现3—5种RNA—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的新型复合蛋白质机器,解析RNA—蛋白质复合机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调控网络,揭示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非编码RNA参与形成的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 1.8 控制重要组织器官的系统发育与重塑的蛋白质机器* 研究内容:生殖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相关的蛋白质机器 考核指标:发现3—5种调节生殖细胞形成与分化的关键蛋白质因子,阐明其调控生殖细胞发育的功能机制;发现3—5种与神经系统信号传递、神经系统发育、精神紊乱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阐明其组成、结构、调控机制及相互作用网络。 2. 重大技术方法研究 2.1 高分辨率冷冻电镜在结构生物学中应用 研究内容: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考核指标:发展高分辨率电镜在样品制备和处理、成像和图像分析计算等原创性技术;依托蛋白质研究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建立具有包括样品制备、数据收集、图像处理等在内的完整技术链条的高分辨率电镜研究技术平台,实现对现有冷冻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可控性、可重复性等指标提高10%—20%,实现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速度的成倍增长,并普遍实现原子分辨率水平的结构解析。 2.2 磁共振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磁共振技术及在蛋白质机器动态结构及瞬态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利用磁共振技术观测蛋白质结构的精细动态变化、生物大分子激发态、生物大分子瞬态相互作用的结构信息,发展适合于研究高时空分辨的蛋白质动态结构的核磁共振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应用于蛋白质的动态构像变化及瞬态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2.3 依托同步辐射光源的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 研究内容:依托同步辐射光源的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 考核指标:依托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构建综合性、前沿性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平台;发展5—10种与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自由电子激光等相关的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 2.4 新一代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新一代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肽段碎裂规律、质谱谱图解析规律,实现标准肽段质谱数据集;开发下一代蛋白质鉴定搜索引擎,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高精度鉴定技术体系;发展微量、痕量样品的蛋白质组和翻译后修饰快速、实时和原位检测技术;发展蛋白质复合物的规模化整体高效分离、组成精准鉴定和相互作用位点鉴定的新方法;发展具有交互作用修饰蛋白质组动态变化及交互作用网络分析技术。 2.5 化学生物学在蛋白质机器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化学生物学在蛋白质机器标记和功能调控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针对复杂蛋白质组中的特异性膜蛋白受体、特异性酶家族,发展20—30种新型化学探针,实现对膜蛋白受体、酶家族的特异性标记和功能调控,阐明其结构和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利用新型化学探针,开展蛋白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实现抗性精准预测。 2.6 依托大科学装置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的综合性蛋白质研究平台。 考核指标:依托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发展与同步辐射光束线站、电镜、核磁、质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生物成像、计算机系统与数据库等相关的蛋白质机器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发展晶体学线站技术、与同步辐射偶联的新一代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综合性技术,建立涵盖“鉴定—功能分析—结构剖析”的、完整的链条式蛋白质机器研究的示范性平台。 2.7 计算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 研究内容:计算生物学在蛋白质机器研究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发展计算生物学在蛋白质机器研究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对蛋白质机器进行大数据分析、网络理论基础研究、数学模拟、系统反应动力学研究等的新型计算方法,阐明蛋白质机器运行和动态变化规律,构建蛋白质机器及其作用网络的模型,初步实现蛋白质机器的电子化。 3. 重大应用基础研究 3.1 基于蛋白质机器的肿瘤和免疫类疾病防治 研究内容:肿瘤和免疫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 考核指标:针对肿瘤和免疫类疾病,发现5—10种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结构、作用网络和调控机制,重点关注炎—癌转化过程中免疫微环境功能转化的关键蛋白质机器,发现20—30种针对蛋白质机器的先导化合物,为开发新型针对肿瘤和免疫类疾病,特别是炎—癌转化过程的干预手段提供基础。 3.2 基于蛋白质机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 研究内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 考核指标:发现3—5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结构、作用网络和调控机制,发现20—30种针对蛋白质机器的先导化合物,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基础。 3.3 基于蛋白质机器的代谢类疾病防治 研究内容:代谢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 考核指标:发现3—5种与代谢类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阐明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结构、作用网络和调控机制,发现20—30种针对蛋白质机器的先导化合物,为发展针对代谢类疾病的新型干预手段提供基础。 3.4 病原体感染与致病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 研究内容:重要病毒感染过程相关蛋白质机器的功能和干预机制。 考核指标:针对黄病毒、布尼亚病毒、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等重要人类病毒,阐明如上病毒感染过程相关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结构和调控网络,发现30种左右的先导化合物、抗体等针对病毒感染过程的新型抗病毒手段,为新型重大传染性疾病防诊治手段的研发提供基础。 3.5 免疫反应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 研究内容:免疫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 考核指标:发现5—10种参与免疫应答、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损伤等过程的新型蛋白质机器,解析其组成、工作机制和协同作用网络;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机器,研究新型靶点并发现10—20种干预性先导化合物。 3.6 基于蛋白质机器的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蛋白质机器的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围绕遗传性疾病等,研发5—10种新型人源化动物模型;发展蛋白质机器三维结构导向的新型药物开发的关键技术;研发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疾病防治前沿技术及应用,并示范应用。29
2016-02关于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
为做好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申请和2015年应结题项目结题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项目申请 (一)项目申请接收。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16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自2016年3月1日开始,3月20日16时截止(3月19-20日办公,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办公)。 2.2016年度集中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部分联合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数学天元青年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和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等。 3.不在集中接收申请范围的项目类型,其申请接收时间将另行公布。对于随时受理申请的国际(地区)合作交流等项目,申请人应避开集中接收期提交申请。 (二)申请书撰写方式。 各类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一律采用在线方式撰写。 (三)申请人事项。 1.申请人应认真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于2016年1月15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各类型项目的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2.申请人应根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申请人仅需填写直接费用部分,间接费用由系统自动生成。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资金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3.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并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申请人应及时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以及有关证明信、推荐信、承诺函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等附件。 4.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均应使用唯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曾经使用其他身份证件作为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获得过项目资助的,应当在申请书中说明。 (四)依托单位事项。 依托单位应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申请工作,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依托单位应在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时间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鉴于全部项目均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并提交申请书,信息系统需要一定时间处理,请依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项目申请书收取的截止时间。 2.依托单位提交电子申请书时,需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 3.依托单位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包括本单位公函和申请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依托单位可将纸质申请材料直接送达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以下简称材料接收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时间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以免延误申请,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申请材料”。 (五)受理信息公布。 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6年5月5日前公布申请项目初审结果,并受理复审申请。 二、项目结题 (一)项目负责人事项。 项目负责人应认真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实事求是地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以下简称结题报告),并保证填报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注意知识产权保护,不得出现国家《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中列举的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范围的内容。 1.项目负责人登录信息系统,按要求撰写结题报告并将附件材料电子化后一并在线提交;项目负责人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结题报告,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结题报告原件(不含附件材料)。项目负责人应保证纸质结题报告内容与电子版一致。 2.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决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会同科研、财务等部门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如实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决算表》,确保决算数据真实、准确,资金支出合法、有效。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资金决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项目负责人汇总编制。 3.项目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时,应当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果在线”收集本项目发表的论文等成果。请不要将待发表或未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项目批准号等的论文列入结题报告;不要直接复制论文内容作为结题报告内容。 4.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准予项目结题之后,将在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npd.nsfc.gov.cn)及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www.nstrs.cn)上公布结题报告全文。 (二)依托单位事项。 依托单位应按照《条例》等要求对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并于2016年2月24日-3月1日(16时以前,2月27-28日不办公)期间将结题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未按时报送结题材料的应结题项目,按逾期待结题处理,计入相应的限项申请范围,同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按《条例》的有关规定对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单位进行处理。具体要求如下: 1.依托单位通过信息系统对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并逐项确认,在规定的结题材料报送时间内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结题报告原件(一式一份),以及单位公函、结题项目清单和《项目资助经费决算汇总表》,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2.依托单位可将纸质结题材料直接送达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接收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结题材料报送截止时间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以免延误结题,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结题材料”。 三、项目进展报告、项目资金年度收支报告及管理工作年度报告 (一)项目进展报告。 项目负责人使用原有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信息系统,按要求在线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以下简称进展报告);依托单位按《条例》及相关管理办法等要求,通过信息系统对进展报告进行审核,并于2016年1月15日前逐项确认,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对未按规定提交进展报告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项目资金年度收支报告。 依托单位应根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关于组织编报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年度收支报告的通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年度收支报告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年度收支报告》(以下简称项目资金年度收支报告),于2016年1月1日-3月1日(16时以前)期间提交电子材料。依托单位完成电子版撰写后,下载打印最终PDF版本的项目资金年度收支报告(一式一份,应保证纸质材料与电子版内容一致)并加盖依托单位公章,直接送达或寄送至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接收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报送截止时间2016年3月1日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项目资金年度收支报告”。 (三)管理工作年度报告。 自然科学基金委今年启用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工作年度报告》(以下简称管理工作年度报告)格式,依托单位通过信息系统在线撰写管理工作年度报告,于2016年4月1日-15日(16时以前)提交电子材料,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对未按规定提交管理工作年度报告的,按《条例》及相关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四、材料接收 (一)材料接收组负责统一接收依托单位送达或邮寄的申请材料、结题材料和项目资金年度收支报告材料,各局(室)及科学部不接收上述材料。自然科学基金委不接收个人直接报送和非依托单位报送的材料。 (二) 材料接收组办公地点设在自然科学基金委行政楼101房间,2016年3月16-20日期间在中德中心多功能厅集中办公。 五、其他 (一)依托单位如果发生单位名称、银行账户、基金管理联系人等注册信息变化,应及时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变更申请。 (二)《指南》于2015年12月底发行,并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公布。 (三)自然科学基金委随时公布新的项目指南、通知通告和工作动态,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关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了解相关信息。 (四)申请书、结题报告等纸质材料建议双面打印并装订。 六、电话、网址和通讯地址 (一)咨询电话。 1.材料接收组电话:010-62328591 2.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电话:010-62317474 3.财务咨询电话:010-62326760,010-62329112 4.各项目类型咨询电话: 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010-62327230,010-62325557,010-62327008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等:010-62328623,010-62325562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大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等:010-62327015,010-62328484 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010-62327001 (二)各部门咨询电话。 (三)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http://www.nsfc.gov.cn/ 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网址: https://isisn.nsfc.gov.cn/ (四)材料接收组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 邮政编码: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5年12月7日30
2015-01提高科研水平 提升科研能力
——市康宁医院开展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市康宁医院坚持“科教兴院”,科研水平提高与能力提升并举,为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科研能力,于7月28至29日举办了“深圳市康宁医院2012年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特邀国内相关专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张作记教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副编审、编辑部常务副主任张卫华教授及市康宁医院刘铁榜院长做了专题讲座。本次参训人员包括临床科室、防保系列、检验科、医技科、研究所等业务部门,共50余人。会议由刘铁榜院长主持。 张作记教授的《医学论文撰写与期刊投稿》、张卫华教授的《常见的临床研究设计》及刘铁榜教授所做的《专业成功的非专业因素》,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和具体的指导。专家还就如何撰写医学论文、投稿、怎样设计临床研究及具体实践,与参训学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医务人员表示,这样的培训指导性强,很实用,收获颇多。 刘铁榜院长指出,通过专题培训,不仅达到了医务人员提升科研能力及提高论文写作能力的目的,也为提升医院的科研设计及论文撰写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一举措也将进一步促进医院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市康宁医院 何苑媚 曹长安) 张卫华教授作《常见的临床研究设计》讲座 张作记教授作《医学论文撰写与期刊投稿》讲座 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教授作《专业成功的非专业因素》讲座30
2015-01记在康宁医院实习的日子
从10月20日到11月20 日,我被机构派往(深圳市)康宁医院实习,在康宁实习的日子是我忙碌、快乐并充实的日子。 在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病区(一病区),病区彭主任的安排我跟主治医生寇医生学习。除了我,跟寇医生学习的还有一个是广东医学院的,我们都叫他小桦。实习第一天,因为我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就跟着小桦,看他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呵呵。慢慢的了解到了一病区医生每天的例行工作就是:每天早上8:00是早交班;8:10开始查房;查房后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下医嘱;也会跟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谈话。为了对寇医生负责的病人进行简单了解,于是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在翻看病人的病例,对其发病的原因及其病情发展的情况进行大概的了解,以便能够在跟他们交往的时候知道该如何去谈话。我在实习的时候已开始接触到的,也是着重接触的都是老师负责的病人,而他们也对老师带来的也穿白大褂的我很是尊敬,一开始以为我是医生呢。 因为刚来医院的缘故,我前几天还是乖乖的跟着小桦,跟着寇医生,一起去查房,一起去收新病人,一起去跟病人谈话,看着医生下医嘱,一起去参加集体治疗。慢慢的我发现我应该自己主动选择做一些事情,不能什么时间都是在跟着。我要明确自己在医院的这段时间我该主要学习什么,什么是短时间内可以学到的,什么是不需要用太多力气的,以便把时间调整好。因为虽然一病区是开放式的临床心理学病区,是针对有轻度精神症状的患者,但是依然是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助的治疗方案。而我对药物是一窍不通的,也没有医学基础,所以下医嘱,写病程记录我都是做不了的,在这些地方我下大功夫也是短期内不可能学好的,也是我社工的工作范畴之外的。虽然我是来实习,但我不是实习医生。是作为一名社工来接触了解病人的。虽然医院安排是没有分开实习医生和我们社工实习的职责,但我自己可以争取。 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就在征求了实习老师的允许后,制订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安排。早8:00早交班上认真听值夜班的护士的交班,对我不在医院的时间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解,8:10跟主任和主治医生一起去查房,具体了解一下病人的服药后的感觉和对治疗提出的要求,这些时候就是我认真倾听的时候了;9:30左右听主任和医生就每个病人进行具体分析,看是否要调整治疗方案,在这个时候主任也会问我的一些看法和想法,我也会勇敢的把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告诉医生。然后我会去病房里看病人在做什么,跟他们一起参加集体的早操或者集体治疗,集体放松等。这些是固定的,还有一些随机的事情,比方跟主治医生收病人,给病人做心理测量问卷,给病人做康复训练,协助护士做生物反馈,缓解病人情绪,配合护士的日常测量和注射。 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一天天坚持做下来,把我的社工专业技巧运用到工作中,也取得了病人的信任,他们也接纳了我,知道我和医生不一样,也来了解我们机构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事情需要跟主治医生反映的事情也会跟我说,让我去跟医生反映,好像这样医生会更容易同意他们的要求。 “收病人”应该是医院对接病人入院(程序)的一个简称。也就是病人从门诊那里转介来病区之后,(医务人员)第一次跟病人及其家属谈话,了解情况。我在收病人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工作技巧。虽然医生收病人和我们的接案有些不同,但是所搜集的信息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我也在收病人的过程中充当了一名记录员和缓解病人情绪的角色。 一个月在充实忙碌中很快结束了,很喜欢跟病人在一起时谈心做活动的感觉,很喜欢跟医生一起讨论病人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很喜欢每周四晚上听医院专家关于精神(医)学的讲课……。离开康宁也有一段时间了,听说我(实习时)的一些病人已经出院了,那个一直酷酷的不爱说话的小男孩也已经出院,去学他喜欢的吉他和街舞了;那个很安静的喜欢画画的男生也出院,开始他渐渐忙碌的中学生活了;那位产后妈妈也已经出院回家照顾宝宝了……,听到这些好消息,我感到高兴,是医院给他们重新开始新生活的希望,但是他们还是要继续服药控制病情,我真诚的希望他们可以在现在的生活中过得快乐,希望他们健康。 很感谢机构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接触到这些特殊的群体,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内心感受,离他们那么近,对他们也没有那种神秘感了,反而喜欢上了与他们打交道。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与这样的群体多多接触,一直陪他们度过不太一样的人生。 (侯传俊) (来源: 深圳社工网(www.szsg.org.cn),2009-1-13; 本文摘自:深圳热线社工工作月报,2008年11月,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