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30
2025-09结果出炉!这届网友的心理健康作品,也太走心了吧!
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意识,自2021年起,深圳市开启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擂台赛”。 大家通过文章、漫画、视频、音频等形式,分享心理健康素养知识、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防治知识、心理疾病防治经历等相关内容。 今年6月,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承办的深圳市第三届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如约而至! 在活动期间,我们征集到来自深圳市内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学校等单位的科普作品。 有让人瞬间感动的漫画,有直击心灵的短视频,还有温暖治愈的文字故事…… 每一个作品都是主创人员关于心理健康话题的“走心”创作! 音频类作品 忧郁症患者的独白 忧郁症患者的独白 window.audiojs.events.ready(function() { window.audiojs.create(document.getElementById("audio_275881329271432")); }); 主创:金璀璀、赵桂芬、林海燕、蔡梦娇;单位: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本次作品评选由专家评审严格把关,包含“合规审核”与“质量审核”两个环节。在“质量审核”环节,评审专家从实用性、通俗性、创新性、艺术性与感染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定。 最终,评选出了63个优秀作品。图文类优秀作品名单音视频类优秀作品名单 没看够?别急! 本次所有获奖作品 将在【健康宁心】等官方平台 进行展播 精彩内容,千万别错过~ 最后 感谢所有参与者! 心理健康关乎每个人 愿我们继续携手 让每一个心灵 都能被温柔以待26
2025-09破解停学困境,探索青少年成长支持新路径——2025年深圳市“阳光成长”项目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秋意渐浓,关爱更暖。2025年9月22日晚,2025年“阳光成长”停学青少年家庭综合干预指导项目启动仪式,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行。此次启动仪式旨在向新一批参与家庭全面展示项目的创新理念、成熟模式与显著成效,标志着新一期帮扶工作的正式启航。来自项目的参与学生及家长、专家及志愿者等共计100多人到场参会。深圳市康宁医院王建红党委书记、深圳市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莫丽娟副部长到场致辞。 高位推动,凝聚关爱合力 启动仪式于当晚19时准时开始,由深圳市康宁医院安心办徐福山主任主持。 会议伊始,深圳市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莫丽娟副部长发表了致辞。她指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未来和家庭幸福,面对部分青少年因心理困扰而停学厌学的挑战,市妇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创新推动“阳光成长”项目,整合各方资源,为陷入困境的家庭送去希望与支持。 紧接着,深圳市康宁医院王建红党委书记深情地回顾了项目从无到有、从探索实践到示范引领的发展历程。她诚挚感谢深圳市妇联的信任推动,以及专家团队和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并表示康宁医院将继续全力提供顶尖的医疗技术支撑和专家资源,保障项目的专业性与实效性,携手各方共同守护每一位孩子的阳光未来。 成果斐然,“六个突破”破解现实难题 “阳光成长”停学青少年家庭综合干预指导项目自2023年启动试点以来,获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4年底,在两批次76户参与家庭中,已有54名(71%)青少年成功复学,13名(17%)孩子复学意愿强烈并正在积极准备,所有家庭均有不同程度的亲子关系改善。相关做法受到全国妇联、中央社工部、省委和市委组织部等领导充分肯定,在国内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引起较大反响。这些成效的背后,是项目大胆探索实现的 “六个突破”: Ø 突破部门壁垒:构建由妇联牵头,医院、教育、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家校社医关爱共同体”,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 Ø 突破专业瓶颈:广纳社会贤才,组建由精神科医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心理咨询志愿者构成的专业团队,并通过严格培训督导体系赋能。 Ø 突破低效干预:摒弃“大水漫灌”式的低效干预,通过专业评估为每户家庭量身定制“一户一策”,甚至举行“双选会”实现家庭与咨询师的最佳匹配。 Ø 突破传统模式:将干预对象从孩子个人拓展至整个家庭系统,通过家长课堂、亲子互动技能训练等实用课程,从源头改善家庭生态。 Ø 突破路径依赖:综合运用戏剧团体、宠物团体、运动团体、学习专注力训练团体、叙事团体、文创团体、舞蹈团体、家庭和个体心理咨询等既有料又有趣的方式,循序渐进开展干预,有效激发青少年内在动力。 Ø 突破风险困境:建立“事前评估-过程监测-效果验证”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成功处置多起心理危机事件,为干预保驾护航。 温暖启航,新一期帮扶正式启动 在活动的后半程,各心理专项团体和咨询小队负责人轮番上阵,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各自的服务特色,让在场的家庭对即将获得的帮助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随后,会议公布了精心编排的“家庭分队”名单,将每个家庭与专属咨询小队紧密联结。并在各队专家的悉心讲解和引导下,家长们与孩子共同郑重地签署了同意书,以承诺的签署共同书写对未来的信任与期盼。 展望未来,打造可复制的“深圳样板” 启动仪式在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气氛中落下帷幕。据悉,“阳光成长”项目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建设,通过编写指导手册、形成案例集、开设网络家长课堂、构建普惠性服务网络等一系列举措,力争将“深圳经验”转化为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成熟模式,为更多停学青少年和家庭点亮前行的道路。 此次启动仪式,是一次项目宣讲,更是一次以爱为名的集结。它昭示着,在深圳,家校社医正携手构筑一个“无人掉队”的成长同心圆。 专家及志愿者合影29
2025-07国内首次!青少年拒学综合干预技能专项培训在深圳开班
近日,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与深圳市康宁医院联合承办的青少年拒学综合干预技能专项培训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完成首期课程。 这是国内首次针对青少年拒学问题开展的专业干预技能培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7名学员参与。此次培训被业内人士誉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黄埔军校”,标志着深圳在拒学问题干预领域的探索已走在全国前列。 据介绍,作为深圳“安心行动”的子项目,“安心助学”是由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及市康宁医院联合推出的综合性家庭教育与心理干预帮扶项目。该项目通过科学的父母教育理念、亲子互动训练、学生个体辅导、家庭心理咨询等方式,改善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质量,帮助厌学、拒学和停学的青少年重返校园。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帮助120余名学生复学,85%以上参与该项目的家庭明显感受到亲子关系改善。“深圳‘安心助学’项目已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干预体系,希望通过培训将这一模式带到全国。”深圳市康宁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学习强国平台)25
2025-06深圳: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融合发展打造全国样板,中国心理学会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委会筹备委员会在深成立
深圳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融合发展迎来新契机。6月23日,中国心理学会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筹备大会暨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卫生与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筹)学术论坛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举行,意味着深圳在这一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国家级层面的认可与肯定,继4月成为省级主委单位后,将有望担任国家级主委单位。中国心理学会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 为跨学科协作提供“深圳方案” ▼ 据了解,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于1921年,是一个历史超过百年的学术组织。目前,该学会拥有47个专业委员会、13个工作委员会、近60个分支机构,以及46位院士。苏彦捷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彦捷致辞时表示,近年来,学会发展呈现交叉趋势非常明显,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深度推动两大学科的交叉融合,充分发挥二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的协同优势;通过整合学科资源、创新协作机制,将以更系统的视角聚焦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以跨学科解决方案破解身心健康领域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何先友 4月,广东省心理学会的第15个专业委员会——精神卫生与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在深圳筹备成立,由市康宁医院担任主委单位。广东省心理学会会长何先友表示,作为创新之城,深圳聚力打造学科交叉融合新范式,持续深化精神卫生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整合医院、高校、研究机构及社会服务机构的专业力量,构建起开放、协作、高效的工作体系,为应对复杂多元的社会心理需求提供了坚实支撑。深圳依托“安心行动”项目实践,已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心融合”服务模式与政策路径,未来将立足深圳,辐射广东,服务全国,为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贡献力量。何红波 作为常住人口1.2亿、流动人口约1.5亿的人口大省,广东省既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也承担着满足多元心理健康需求的迫切任务。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何红波剖析广东省精神卫生事业现状,认为跨学科协作更有利于破解发展瓶颈,“过去精神医学与其他临床学科乃至心理学领域的交流极为有限,如今这一壁垒正在被打破。”他表示,精神医学与脑科学的交叉已初现成效,但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的深度融合仍需加强。他期待精神卫生与心理学领域专家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层面形成合力。他希望深圳市康宁医院作为省级主委单位,依托实践经验,为破解全国性难题提供“深圳方案”。 深圳已培养1800余名基层心理健康专才 ▼ 会上,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罗跃嘉高度评价深圳市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作为全国首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深圳通过构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网络,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自2019年以来,深圳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卫生健康委统筹下,联动15个职能部门和10个行政区,建成覆盖74个街道、665个社区、961个党群服务中心及800余所中小学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实现“全方位、全人群、全周期、全覆盖”服务格局。罗跃嘉通过网络发表致辞 2020年启动的“安心行动”成为深圳特色品牌。该项目由市康宁医院具体实施,在全市821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安心驿站",聚焦职场压力、婚姻家庭、亲子教育、青少年心理及老年关怀等五大社会痛点,构建起"市-区-社区"三级心理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力量下沉,将心理服务嵌入基层治理末梢,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心灵港湾"。他指出,深圳模式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与社会服务网络,其"党政主导、部门协同、专业支撑、全民参与"的机制创新,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据介绍,深圳依托“安心行动”项目实践,系统总结出具有示范价值的“医心融合”服务模式及政策实施路径。该模式已开始辐射广东省,并逐步推广至全国。此次将充分发挥“中国心理学会”这一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平台的引领作用,为全国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维度专业支撑,包括学科建设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完善以及政策环境优化等关键领域。 人才是推动学科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深圳着力培育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融合发展的志愿服务力量,持续开展“安心驿站专兼职人员心理服务能力培训班”,实施5年来已累计举办24期,培养社会心理健康专业人才1800余名,相关资质已有效应用于基层心理服务岗位。 今年1月,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与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共建的深圳市心理志愿者培训基地在市康宁医院正式挂牌,标志着该市心理志愿者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建立跨领域合作机制,联合深圳公益救援队、市应急局“应急第一响应人”志愿队、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心理支援志愿队,共同开展“应急救援+心理疏导”复合型志愿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具备双重专业能力的志愿服务队伍。 随后,来自全国各省市专家学者就“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的山海相拥”“家、校、医、社在社会心理服务中的联动发力”两大主题展开圆桌论坛。专家论坛: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的山海相拥专家论坛:家、校、医、社在社会心理服务中的联动13
2025-05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12356心理援助热线培训班,助力构建全民心理健康网
为进一步优化心理援助服务效能,推动心理健康资源普惠共享,近日,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了深圳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培训。本次培训聚焦我市热线“1+N”服务模式整合升级、政策解读与实务能力提升,会议邀请了深圳市卫健委疾控处杨军华副处长,以及来自市区各级热线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等,共同探讨心理援助服务的创新与实践。 深圳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一体化培训现场 会上,杨军华副处长提出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推进12356热线建设,严格落实“六个统一”要求并统筹资源保障,通过智能化升级、专业化队伍建设和全流程质控打造生命安全连心桥,并号召全体人员聚焦服务质效提升,以智能化系统优化、危机干预强化和宣传推广为抓手,共同构建让市民“想得起、用得上、信得过”的心理援助服务体系。随后,市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科位照国主任对政策背景及实施路径进行深入解读,强调“整合热线资源是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简化流程、优化资源配置,让更多市民能够便捷地获得专业心理支持”。 通过政策与实践的结合分析,为各区热线工作指明了优化方向,助力服务更贴近群众需求。 在交流环节,各区代表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围绕热线整合中的项目资金支持、技术对接、人员协作、服务质量监控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多项可行性建议。为市区两级心理服务团队的高效搭建起沟通桥梁。 此外,本期培训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授课。市精卫中心热线业务骨干申晓艳医生以《防御的原理与干预》为题,福田区精卫中心热线负责人林鄞主任以《心理热线工作规范》为题,罗湖区精卫中心热线负责人王志英主任以《单次心理咨询模型在心理热线中的应用》为题,南山区精卫中心热线负责人韩雪主任以《社区危机干预及自我照料》为题,进行了实操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参训人员进一步强化了应对复杂求助场景的能力,助力打造一支响应迅速、专业过硬的心理援助队伍。 市精卫中心热线业务骨干申晓艳授课 福田区精卫中心热线负责人林鄞主任授课 罗湖区精卫中心热线负责人王志英主任授课南山区精卫中心热线负责人韩雪主任授课 深圳市12356热线始终践行“倾听每一份焦虑,守护每一颗心灵”的宗旨,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为热线的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未来,我市将持续完善心理服务体系,以更高效的热线网络、更专业的服务团队,为群众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温馨提示:当您或身边人遇到情绪困扰、心理压力时,请随时拨打12356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专业倾听者将为您提供温暖支持。让我们共同传递关怀,让心灵之窗常亮常安!28
2025-0412356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正式上线公告
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行“12356”作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为响应国家省工作部署,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整合市区卫生系统热线资源,整合至短号12356,并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上线,原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号码“0755-25629459”及“4009959959”将同步暂停服务。 12356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实现全市“1+N”分布式24小时服务模式,形成市级指挥中心、7个区级分中心的联动网络,实现协同管理、统一调度,推进各区热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接线员同质化,热线质量评价与控制专业化,打造 “有温度、有速度、有深度” 的心理服务平台。 无论您身处何地,无论您面临何种心理困扰,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0755-12356)都将在这里守候,为您点亮心中的希望之光。28
2025-0412356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
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12356)是由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整合市区热线点,构建“1+N”分布式24小时服务热线网络,旨在为有心理困扰的人群提供专业、及时、保密的心理咨询服务。作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的一部分,12356热线积极响应国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号召,致力于为公众打造一个覆盖更广泛、响应更迅速、服务更专业的心理支持网络。 一、热线背景与功能 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12356)前身为深圳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热线,自2004年12月23日起正式运作。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心理援助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深圳12356热线与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实现紧密联动,共同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支持。该热线提供包括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多项服务,旨在帮助来电者应对心理危机,缓解心理压力,解决情感问题,走出心理困境。 二、服务特色与优势 ● 专业团队:该热线拥有一支由60余位资深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在线专业团队,他们皆具备相关从业资质,经过严格培训,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 质量严控:该热线注重服务质量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督导、业务学习、及常规月度质控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热线心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免费服务:作为一条公益热线,12356热线为公众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不收取任何咨询费用。 ● 隐私保护:热线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尊重并保护每一位求助者的权利与尊严。来电者无需透露真实姓名和身份,即可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 ● 便捷高效:热线服务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无论来电者身处何地,只需拨打“12356”或“0755-12356”(市外拨打请加区号0755),即可立即获得帮助。热线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节假日无休,确保来电者随时都能得到及时响应。 三、服务内容 ● 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服务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 心理咨询:帮助来电者缓解情绪、减轻压力,改善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 情绪疏导:通过专业的方法帮助来电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 心理危机干预:在紧急情况下为来电者提供即时的心理支持和干预,降低自杀风险。 ●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拨打方式 市民遇到生活压力、情绪低谷、家庭矛盾、职场焦虑等问题时,可随时拨打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12356)寻求帮助。拨打方式如下: ● 全国统一热线:12356 ● 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0755-12356”(市内直拨12356,市外拨打请加区号0755) 五、结语 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12356)是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为公众提供的一项重要心理支持服务。我们将继续秉承“专业、免费、保密、便捷”的服务理念,为每一位来电者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无论您身处何地,无论您面临何种心理困扰,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12356)都将在这里守候,为您点亮心中的希望之光。02
2025-04心希望 星发光——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2025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系列公益活动
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中国精协公布了今年的宣传主题“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孤独症群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为了增进公众对孤独症群体的科学认识与理解,倡导社会包容与支持,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开展了系列孤独症公益活动。 “心希望 星发光”孤独症主题科普展暨医院开放日活动 3月29日,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在罗湖院区举办了第三届“心希望 星发光”孤独症主题科普展暨医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孤独症儿童小画家、公益组织代表、媒体代表及市民参加。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姚克勤出席了本次活动,对参与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活动开幕式上,儿少精神科主任卢建平表示,早期识别和干预对孤独症患儿至关重要,及时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发育水平和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2023年《深圳市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发布,明确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牵头,联合全市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共同为孤独症患者提供筛查、诊断和干预康复服务。她提到,孤独症患儿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家长、康复教师、医师、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支持。今年结合“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医院精心筹备了本次科普展暨开放日活动,希望能通过科普知识、互动体验、孤独症儿童绘画作品展等多种形式,更好地促进公众对孤独症群体的科学认知,让社会各界力量能更好地支持帮助接纳他们。作为医疗机构,她提到医院儿少康教室是深圳市最早的精神科儿童康复中心,也是深圳-墨尔本国际孤独症研究培训中心及全国孤独症康复服务规范性进修培训课程代培基地,科室引进了国际先进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教育技术,希望能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康复服务。 同时,其他公益组织和媒体也纷纷表达了对孤独症群体的关心与支持,希望能做出更加积极有益的倡导。 接着,大家到门诊综合楼一楼孤独症主题科普展区进行参观。科普展内容丰富,包括问题抽屉、时钟墙、五感对话、绘画作品展示区、互动体验等多个板块,通过多元化、沉浸式互动体验,让市民走进“星星的世界”。展区讲解员儿少精神科姜幸智医生邀请大家参加问题抽屉、语言迷雾舱互动体验,她说,“孤独症群体有对秩序和规则的需求,任何突如其来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他们的不安或焦虑。”通过互动大家更好地理解了孤独症群体行为背后的原因。 孤独症儿童绘画作品展示区是本次展览的一个亮点。展区共展示了30幅孤独症患者绘画作品,他们的画作或色彩鲜明,或充满想象力,这些画作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隐藏着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及对规律与秩序的遵循。 其中,一幅画作《密林生机》引起大家关注,高饱和度的色彩犹如火焰般炽热,重复向上的长线条仿佛生命的脉动,将粗壮树干的力量与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那些锦簇纤细的花团,则如同繁星点点,共同交织出一片既热烈又生机勃勃的奇妙景象。画作是由24岁的“星娃”廖子涵创作,他妈妈分享道,子涵4岁开始用铅笔在A4纸上自行画图,开始基本是乱写乱画,慢慢地到后来能画出完整的图案。子涵自开始画画以来,小时候的好动不宁逐渐减少,不稳定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了。他的作品多次在比赛中获奖,许多人对他独特的艺术才华表示赞赏,这些成就让他感到自豪和满足,绘画不仅为他带来内心的平静,更培养了他的耐心和幸福感。 《密林生机》 还有一位特别的小画家来到现场,他就是爱特乐团的鼓手黄泓睿。小睿妈妈说,他一直很努力,学习了架子鼓,还有钢琴,擅长多种打击乐器演奏,现是深圳开放大学大二的学生。2015年加入爱特乐团后参加过约二百场演出,社会爱心人士的掌声是他前进的动力。在元平读职高时被美术老师发现小睿在绘画方面也有独特的天赋,他擅长画抽象画,本次入选展览的画作《奇幻宇宙生物大冒险》,就是他的一幅抽象画。这幅画充满奇幻色彩,以大胆明亮的色彩构建出奇特形象。画面中有类似太阳、神秘生物等元素,线条简洁,构图富有张力,整体风格抽象又极具视觉冲击力,仿佛带领观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异次元世界。《奇幻宇宙生物大冒险》 另外一幅名为《福》的作品也格外引人注目,画面中,一些线条和几何元素巧妙地组成了“幸福”两个汉字,线条简洁有力,构图充满张力。作品的指导老师深圳市孤独症就业辅助基地苏婷跟大家讲了画作背后的故事,通过长期的接触和细心地观察,她发现这个画作中的点代表了画家情绪的释放,如果有很多点,可能代表了他今天情绪有波动,苏婷就会及时与他的家长沟通。苏婷很有感触,觉得医院举办这个展览很有意义,为“星娃”们提供一个被“看到”的平台,给了他们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福》 参观完展区,大家还参加了焦虑小课堂和正念体验活动。焦虑障碍科丘日阳副主任医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讲解了“焦虑情绪-焦虑症状-焦虑症”的识别及应对策略。他提到,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不可避免,需要学会接纳它,不与之过度挣扎或对抗,允许焦虑“自然地来,自然地去”。随后陈晓慧护士带领大家进行了正念体验,正念练习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是一种随时随地可以做的练习。通过专注当下、接纳情绪,正念帮助人们减少焦虑与消极思维,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将正念融入日常生活,如呼吸练习或身体扫描,能有效缓解压力,提升整体幸福感。 丘日阳副主任医师进行焦虑科普 本次科普展暨医院开放日活动,大家参观了院区,也了解了很多心理健康知识,纷纷表示收获满满。精神专科医院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神秘,空间宽敞明亮,环境也很优美。 一些小龄“星娃”的家长也很高兴参加此次活动,让他们有机会与大龄“星娃”家长交流,了解孤独症的预后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孩子的治疗增添了信心。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义诊活动 3月29日下午,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的专家们来到岗厦北地铁站,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有温度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义诊活动。7名儿少精神科医师、康复教师、心理治疗师等组成多学科专家团队,为家长和孩子们解答关于情绪管理、亲子沟通、学习压力等各种心理困惑。 活动现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孩子最近总说不想上学,我们很着急”,一位妈妈向医生诉说烦恼。接诊的医生仔细询问情况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旁边一位初中生正在和心理老师学习简单的放松技巧,“深呼吸的时候,想象自己像气球一样慢慢充气再放气”,老师手把手地教着。 现场还设置了科普微展、有奖问答、打卡互动等活动,倡导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理解与接纳,吸引了大量热心市民的参与和关注。家长和孩子们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孤独症知识,完成挑战的还能获得书籍、布袋、雨伞等小礼物。 “这样的活动真的很实用,”带着女儿来参加的李女士说,“医生讲的方法简单易懂,孩子也愿意配合。”活动持续了2个多小时,共为50多个家庭提供了咨询服务。医院儿少精神科的徐健昌主治医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平时如果遇到困扰,也可以随时到医院寻求帮助。”孤独症主题公益科普直播 为了加强孤独症科普宣教,医院分别于3月26日和29日举办了《孤独症的康复效果时好时坏,问题出在哪?》和《科学设定孤独症儿童分级目标,实现全面发展》两场公益直播。 在《孤独症的康复效果时好时坏,问题出在哪?》中,李俊萍中级心理治疗师和康复业务主管魏鑫结合临床案例,分析了康复效果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训练方法不系统、家庭配合度不足、孩子状态变化等因素,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建议。在《科学设定孤独症儿童分级目标,实现全面发展》中,徐健昌主治医师向观众解读了《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并介绍了孤独症诊疗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同时杨文静康复治疗师介绍了不同发展阶段孤独症患儿的干预要点,也分享了多个临床案例,并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及背后成因进行了讲解。通过科普直播,为孤独症患者及家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进一步促进了公众对孤独症的深入了解。 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包容。希望通过系列孤独症主题公益活动的举办,传递爱与希望,让星星们更加灿烂地发光。21
2025-03汇聚专业社工力量 助力高质量发展——市康宁医院开展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宣传周活动
2025年3月18日—24日,深圳市迎来了第十八届社会工作宣传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市康宁医院社工团队和志愿者积极响应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部署,组织了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宣传活动。 精神卫生社工主要由临床社工、非临床社工、救助社工组成,担任辅导者、教育者、倡导者、转介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市康宁医院的临床社工从入院适应、个案管理到院内外康复,包括随访服务、心理疏导等进行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非临床社工负责转诊转介、绿色通道、社区康复、资源链接等医院社区一体化工作,是精神专科医疗机构与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桥梁,让社区关爱能真正触达患者和家属。救助社工则主要责任是专注于流浪患者的甄别与救助,用爱心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医疗和安置。 3月18日,我院社联社工团队、临床病区社工与客服中心志愿者共同在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门诊大厅联合举办了“用专业守护心灵 用行动传递希望”主题活动,通过易拉宝展示、音乐放松体验和减压互动,向患者家属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并介绍了出院后的社区服务资源等,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了关爱与支持,进一步加强了公众对精神卫生工作的认识。 深圳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建立了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积极引入专业社工参与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社区康复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精神卫生社工融入“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后康复和管理”服务模式,实现医院-社区-家庭无缝衔接,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精神卫生社工服务模式,对改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质量、增进患者满意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深圳将继续深化精神卫生社工服务体系建设,为打造健康深圳、和谐深圳贡献力量,不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新台阶。19
2025-03深圳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用专业与温度守护市民心理健康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应用“12356”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的通知》精神,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由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通过整合资源、升级技术、优化服务等多项举措,以期实现“全市统一调度、资源集约共享、服务分级响应”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打造规范化、同质化、专业化的心理援助通道。目前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已正式开通,市民如需心理支持,可拨打“12356”(外地拨打请加区号0755),专业心理咨询师24小时在线守候。 一、统筹规划,构建1+N分布式热线网络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整合市区热线点,构建“1+N”分布式24小时服务热线网络,形成市级指挥中心、10个区级分中心及多个社区服务点的联动网络。自2025年1月13日起,“12356”热线已与原有市级热线0755-25629459双线并行,并将于5月1日全面关停旧号码,过渡期间累计发送服务提醒短信超300万条,确保市民无缝衔接新服务。 二、扩容提质,打造“零距离”响应体系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过对热线座席进行扩容,保障服务能力,同时升级通信系统,确保市民“打得进、接得通、不断线”。并逐步扩大专业接线员队伍规模,强化24小时全天候服务能力,缩短市民等待时间,让心理援助“不断线”,提升响应效率。 三、专业为本,筑牢服务质量生命线 为保证服务质量,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每月开展案例督导及专题培训,内容涵盖危机干预技术、共情沟通技巧、政策法规解读等,确保接线员队伍“政治过硬、专业扎实、服务暖心”。同时制定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流程和处置预案,确保服务标准化、专业化。 四、科技赋能,创新智慧心理服务模式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腾讯公司,推进智能化技术在心理服务领域的应用,探索试点AI情绪识别与危机预警系统,联动公安等部门对高危个案启动“一键报警”快速响应功能,构建“技术+人力”双重守护网,为市民心理健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保障。 自12356号码启用以来,市民知晓率、信赖度持续提升。未来,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将继续以“先行示范”标准推进心理援助体系建设,发挥心理援助热线在超大城市应急心理救助和危机干预中的重要作用,用专业与温度守护每一位市民的“心灵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