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2
2021-11“鼓”动青春!——深圳市康宁医院举办儿少音乐会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绪世界,这个世界有时候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有时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情绪世界的“阴晴变化”对每个人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 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人格及心理状态还未发展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心理变化的双重影响,也就更容易引发情绪问题。 因此,应对/管理情绪的能力也是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需要学会的重要技能。 那么,青少年怎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音乐团体治疗就是不错的选择。 2021年11月22日下午2时,深圳市康宁医院在罗湖院区的小花园处举行了一场《儿少音乐会—“鼓”动青春》为主题的音乐心理活动,共有30位来自医院儿少精神科病区的青少年参加。 鼓声起起伏伏,欢乐在孩子们的中间蔓延。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意犹未尽—— “刚看到这些乐器一脸懵圈,但是跟着一群小伙伴参与其中发现很快就融入了集体,总之今天的体验很愉悦”! “这样的治疗让人感受到很安全,全程不需要发言,只需要用乐器尽情表达自己,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特别开心! “治疗开始自己还是疲惫的,没想到治疗结束后疲惫早已飘到九霄云外,此刻只有欢乐”。 为什么“鼓圈”会有这样的效果? 鼓圈——音乐治疗技术 鼓圈技术是由人和鼓组成的圈,是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心理的发展和调适。 鼓圈治疗是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让人们体验演奏打击乐器时触觉、视觉、听觉、感觉、运动觉等多方面的细微变化,感受当下内心真实的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调节情绪、恢复社会功能、改善认知功能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19
2021-11健康生活,营养先行
深圳市康宁医院以“创建健康促进医院(金奖)”为契机,于11月13日上午,医院工会特邀请了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徐健,开展以“天天好营养,健康有保障”为主题的讲座。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工会主席胡赤怡,医院员工及家属约70人参加。 讲座伊始,胡赤怡副院长代表市康宁医院员工,向徐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向徐博士抽出周末时间为我院员工及家属开展营养与健康科普讲座表示感谢。胡院长表示营养健康知识惠及万家,希望各位同事通过徐博士的分享,能够掌握营养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讲座上,徐健博士通过营养学奖获得者查良锭、陈学存案例,引导大家进入讲座的主题,围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合理膳食核心—食物多样性、主食的选择、三餐的分配、蔬菜与水果及肉类和奶类的选择、蛋的吃法、油类食品的选择等知识进行科普。 最后,徐博士还向大家分享了青少年群体健康饮食知识、老年人群体健康饮食等知识,并就大家平时的饮食方面存在的疑惑进行答疑。17
2021-11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胡赤怡教授连续4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近日发布,共有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602人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国内地2021年度共有935人次上榜。 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胡赤怡教授继2018年、2019年、2020年后第四次入选。 胡赤怡,医学硕士,哲学博士,主任医师,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精神科医师” 荣誉称号(2019年度)。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与机构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深圳市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家庭研究联盟副主席,担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副主编。擅长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诊断治疗,尤其擅长于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森田治疗及家庭治疗。于深圳市康宁医院和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从事精神科临床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写书刊物发表论文及综述20余篇,参与编写了《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及其他学术著作3部。并时有各类科普文章散见报端。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胡赤怡17
2021-112021年中美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高级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1年11月9-12日,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宁医院联合美国亚太社会工作研究所PEARL INSTITUTE卢又华博士(原美国纽约大学社工学院副教授)专家团队举办了2021年中美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高级培训班。本次培训采用线上与美方专家视频连线和线下专家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市共84名精神卫生骨干社工参加了培训。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市康宁医院刘铁榜院长和卢又华博士出席了培训班的开幕式。卢又华博士首先介绍了此次培训课程设置安排以及授课专家团队,其中授课专家包括P.E.A.R.L. Institute机构专家团队中西医结合专家杨长青医生、加州奥克兰亚裔精神卫生示范社区-亚健社团队儿童精神科谢玉环医生和社工Seanna Sifflet、Daniel Wei等。刘铁榜院长向卢又华博士及PEARL专家团队多年来对深圳精神卫生社工队伍的培训指导表示感谢,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克服种种困难组织专家团队为我们授课,连续6年合作举办深圳市精神卫生骨干社工的培训;同时介绍了近期深圳市精神卫生服务和社工的发展情况,全市800余名精神卫生社工实现社区全覆盖,在深圳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和康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对精神卫生社工寄予了厚望。 开幕式后,刘院长详细讲授了深圳市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详解了深圳市精神卫生服务成果及现状,服务模式及未来规划等内容,使社工更清晰精神卫生的体系和社工的工作重点和重要性。 随后,杨长青医生对中西医结合整体医学理论和治疗体系及在精神疾病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解读;谢玉环医生着重讲解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评估及增强抗逆力方面的知识,Ms.Seanna Sifflet为社工讲解了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动机访谈,通过个案讲解处理服务关系的方法和技巧;Daniel Wei对青少年自杀评估与干预提供了个案咨询辅导。培训期间,卢又华博士邀请杨医生和谢医生,与在场学员们一起对深圳的一个出院个案进行了中西医联合教学查房及讨论。 此外,培训还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社会工作科主任薛莉莉,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科教授万国斌,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李晓凤,市康宁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位照国,龙华区启明星社工服务中心督导赵君华分别就“上海精神卫生社工发展”“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及社工支持”“社会工作介入精神康复的服务模式”“挑战和应对”“心理减压和自我关怀的课程”“社工实务案例督导解决方案”等进行了授课。 本次培训严格遵守了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对学员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史、离深情况询问,并进行每日健康检测。学员们纷纷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市精神卫生中心和美方专家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举办了本次高质量的培训,学员们收获颇丰,也期待明年疫情尽快得到控制,美方专家能到现场授课。10
2021-11深圳市康宁医院顺利通过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监督检查
2021年11月7日上午,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组曾晓晖、宿爱山、谷海燕、肖洋一行4人来我院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监督检查。检查地点设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荣晗、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舒明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伦理委员会及精神卫生专业组人员共20余人参加。监督检查首次会议 此次检查按照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检查程序——首次会议、现场检查、闭门会议、末次会议等环节有序开展。首次会议由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荣晗主持。检查专家组 首次会议上,由检查专家组组长曾晓晖主任宣读检查通知、检查纪律并签字盖章,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荣晗介绍主要参会人员。随后,荣晗副主任、舒明跃副院长和市康宁医院急性干预科女二区主任杨和增,分别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和精神卫生专业组的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详细汇报。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荣晗汇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与运行情况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舒明跃汇报伦理委员会建设与运行情况市康宁医院急性干预科女二区主任杨和增汇报精神卫生专业组的建设与运行情况 首次会议后,专家们分为机构检查组和项目检查组,分别进行现场检查。其中,机构检查组实地查看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药房、档案室、办公室以及伦理办公室、伦理档案室等的设施条件,查阅了相关管理制度文件、机构备案PI资质证明文件、培训记录、药房发药和温湿度记录以及机构和伦理档案室管理目录和存档文件,并就各文件和工作环节向相关责任人进行现场考核提问。项目检查组深入临床科室,查看了急性干预科女二区的急救设备、GCP资料管理和受试者知情同意的设施条件,查阅了杨和增主任代理负责的“Bre片剂用于治疗成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临床试验项目资料,并现场考核项目参与人员对专业组SOP的掌握情况。实地查看机构药房并考核药物管理员实地查看机构档案室并考核资料管理员检查机构制度文件和体系并考核检查伦理委员会文件和体系并考核抽查项目资料并现场考核项目参与人员 在全面检查了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后,专家组内部进行闭门会议,就检查情况开展内部讨论,形成本次监督检查的书面意见。监督检查末次会议 闭门会议上,专家组就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了详实的沟通和反馈,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更高的要求,也对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认同。荣晗副主任对专家组的指导和帮助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表示将根据专家组的检查意见,及时改进和落实,医院将争分夺秒,只争朝夕,进一步加快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规范化建设,使药物临床试验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09
2021-112021年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层社会心理工作人员健康传播能力与媒介素养提升”培训班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推进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心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科普宣教能力,为居民提供专业的精神心理服务。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于2021年11月6-7日在深圳市雅枫国际酒店举办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层社会心理工作人员健康传播能力与媒介素养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邀请了国内心理健康理领域专家、深圳市康宁医院专家以及新闻媒体领域专家授课。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培训线下学员80余人,线上学员2150人。 深圳市康宁医院党委书记王建红主持培训班开班仪式,并在致辞中向参加“基层社会心理工作人员健康传播能力与媒介素养提升培训班”的线上和线下的学员们表示欢迎,也对大家利用周末时间学习的精神表示敬意。随后王书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创新”为主题,与学员分享“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心理服务深圳社会心理服务存在的困难、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社会心理服务创新探索”等知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以“加强心理健康科普,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为主题,讲解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我国人群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心理健康科普中应注意的问题”。深圳市康宁医院安心办负责人徐福山以“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如何健康科普工作策略和技巧”为主题进行授课,借助现实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健康科普策略、处理技巧等知识 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韩铁光主任介绍了“健康教育方案设计实施步骤与思路”。同时分享“高压力人群如何抽空运动减压”的知识,并现场带领学员做减压活动。新闻媒体领域专家从健康传播和媒介素养的理论、实践、策略、技巧等多维度进行授课。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曹博林以“新媒体时代健康传播内容生产策略与媒介素养提升”为主题授课。南方都市报深圳新闻中心,产品研究所内容总监刘洋子以“全媒体时代的第N种可能性—你熟悉的爆款,传播背后有这些秘密”为主题授课。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以“新媒体时代的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授课。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小卫)资深编辑董芳君以“一个假的政府公众号是如何炼成的”为主题授课。 此次培训班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的自身心理健康素养和媒介素养,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心理咨询基本工作原理与技能;掌握健康传播和媒介素养的理论、技巧,为以后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08
2021-11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年会暨第二届大湾区论坛顺利召开
相逢共聚医者心,翘首以盼共论道。2021年11月06日由深圳市康宁医院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ACDC)年会暨第二届大湾区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深圳市召开。 会议随着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致辞拉开序幕,刘铁榜院长祝贺会议顺利召开,他对认知障碍分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赞许了认知障碍分会布局的远见卓识,强调了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对深圳老年医学发展的关键作用。刘院长称“今天是大师云集,我小时候被教育要读最好的书,听最好的课,从最好的师,那么我相信这一次的学术会议,一定会让每一位与会者都来有所获”,最后,刘院长在科研合作交流、诊疗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具有预见性的共同愿景,希望深圳市康宁医院和认知障碍分会与全国同仁能在老年医学领域深耕良作、共创辉煌。 大会主席、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病医学研究所贾建军教授首先线上致辞,他通过细数ACDC的发展史,进一步强调了学术发展需要互联网平台以及标准建设、技术创新的意义,并对社会各界对认知障碍分会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认知障碍分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分会各位精英的努力进取,此次大会能顺利召开,离不开大湾区认知领域的宁玉萍教授、刘军教授、王永军教授等专家及其团队的悉心付出,预祝大会能够圆满成功。 在深圳市康宁医院王永军教授的主持下,《认知障碍照护师》培训仪式拉开帷幕。《认知障碍照护师》培训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会议重要批示和各级“十四五”关于老龄工作重要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是我国认知领域首部的团体标准,将掀起全国各地养老机构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认知障碍照料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培育一批医学知识和照护技能兼修的专业人才。 开幕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以最前沿的研究进展为与会者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凯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的杜怡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贾建军教授分别就《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策略》《神经变性病的rTMS干预临床研究》《血管因素与老年认知衰退》和《生物标志物在AD连续疾病谱中的作用》进行专业授课,新知识新进展亮点纷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肖世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魏翠柏教授、深圳市康宁医院王永军教授就《老年抑郁障碍药物治疗》《AD外周标记物研究进展》《老年抑郁症病因病理机制新进展》等学术专题作了深度进展的报告。 会上,各路专家齐聚一堂,开展现场头脑风暴,就阿尔茨海默病(AD)前期诊断的话题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 最后,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陈庆岭教授用“缘、新、魂”三个字对大会进行了高度总结。“缘”是表达了与深圳的缘分,2016年在深圳发布了国际上首部《中国认知障碍患者照料管理专家共识》,本次启动了《认知障碍照护师》培训仪式,可谓机缘巧合;“新”是指本次分享了认知领域的国内外的最新进展;“魂”体现了ACDC“有为才有位”“没有乘客只有船员”的团队凝聚力意识。他表示,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总会和深圳市康宁医院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线上线下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希望日后分会能够集各方力量、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本次大会由认知领域里最好的“老师”带来了一场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的精品课程,全国各地有近万人次认知障碍领域的同仁通过“云端”一同瞭望学科前沿,共享学术盛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这样的“规模效应”,“长远布局”,“名师团队”将极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全国认知障碍事业及我院老年精神卫生的长足发展!04
2021-11深圳市康宁医院召开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和辅导培训专题讲座
为切实做好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全面提高医院科研立项水平,市康宁医院科教部于10月26日及11月1日,召开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和辅导培训专题讲座。讲座邀请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二级教授、广东省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黎明涛教授,以及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所特聘教授、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志珺教授,在两个院区同时开展,共百余名临床医师、专职科研人员、在站博后等参加学习,会议由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荣晗教授主持。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荣晗教授主持讲座 两位专家通过实例深入解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以及项目名称确立、摘要撰写、科学问题凝练、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设计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并发现临床中的科学问题。 黎明涛教授以《国家基金申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主题进行了辅导,从如何选题和如何撰写出发,强调: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解决科学问题、验证科学假说,没有“科学问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是致命的缺陷;其次,选题要具有创新性,突出新颖、源头和意义,要针对科学问题科学假说凝练标题;此外,还需呈现研究基础、预实验结果。建议:申报人员撰写过程中要多请教专家点评,反复修改标书;单位要下达科研项目任务,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要加大力度招聘博士后,要设置条件来招聘。黎明涛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张志珺教授通过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分享,谈了自己申报的切身体会:一是,国自然科学问题的提出要以国家需求和资助为导向,要严谨认真对待;二是,申报过程中要以评审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本子;三是,分析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基本内涵,强调不同类别科学问题属性的项目的评审要点区别很大,申报人需要慎重选择。张志珺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两位专家讲解后,与参会人员积极互动,耐心为青年医师、科研人员答疑解惑,并对部分拟申请人员的申报思路进行了详细、深刻的点评指导。本次专题讲座针对性强、讲解生动、案例详实,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两场专题讲座的顺利举办,也正式拉开了我院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的序幕,荣晗副主任会上动员,希望我院科研人员积极申报,提早谋划,精准提炼科学问题,进一步梳理创新点,申报过程中反复修改打磨标书,争取2022年我院基金申报工作取得好成绩!02
2021-112021年中澳严重精神障碍暴力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培训顺利举办
10月20日至27日期间,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精神医学系联合举办了两期“中澳严重精神障碍暴力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培训”。本培训旨在提升全市各级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在严重精神障碍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多部门工作联动。来自全市各区的120余名学员参与了线下培训,线上直播参训学员超1400人次。 本次培训围绕严重精神障碍危机事件的产生、评估、危机降级等多个流程安排相关课程。在理论授课中,澳方专家讲授了《社区危机处理》、《冲突降级策略》等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市内专家根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风险评估”和“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技巧”等主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讨论和现场演练,使学员学习如何在危机中进行自我保护及应对和处理危机。同时,培训还安排了《以复元为导向的临床工作》、《亲历者工作团队介绍》等课程,提升从业人员对患者视角和康复过程中的复元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增强学员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服务的知识和技巧。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专家视频授课现场案例演练 自2016年合作以来,中澳双方已连续开展6年的培训,参训学员在患者暴力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方面的能力有显著提升,相关的工作机制也不断完善。未来,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的交流合作,以培训促人才培养,促专业队伍建设,促工作机制完善,推动深圳市精神卫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01
2021-11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发布,深圳市康宁医院学科科技量值跻身全国前20!
2021年10月31日上午十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今年参与评价共1634家医院,其中精神病学科科技量值,深圳市康宁医院STEM分值47.82,位列全国第20,较2019年再前进5位。 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是对中国医学科研创新能力的最高评价。2020年度中国医院STEM沿用统一标准、统一来源、统一方法,从科技产出、学术影响和科技条件三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其中,科技产出维度包括期刊论文及引用,专利、国家及行业标准和指南等;学术影响维度包括科技奖励、学术任职等;科技条件维度包括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等。研究覆盖了1634家医院,评价结果分为两部分,一是综合科技量值,二是学科科技量值。同时进一步优化了评价体系,提高直接指标权重,强调实际贡献和绩效;淡化人才称号,体现科技活动实效;持续加大学术不端惩戒力度,强化科研诚信;注重临床科技成果,凸显临床研究能力;突出高质量研究,引导提升科技成果质量。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全国第20名 学科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医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评价体系,为医院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客观的参考体系,对医院的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长期以来,我院不断推进学科建设,一方面围绕技术特色、服务能力、质量安全、技术突破与创新、专科影响力等方面展开积极布局,另一方面聚焦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实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目前医院已发展为国内诊疗科目最全的精神专科机构,共设有15个亚专科,重点发展“九合一”业务板块:即康宁心理+康宁精神+康宁儿少+康宁老年+康宁成瘾+康宁国际+康宁社区+康宁研究院+康宁学院。 近年来,医院通过大力推进科研学科教学、人才培养、科研诚信、生物安全、伦理审查等各项工作,我院科教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医院连续十年位列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最佳精神专科医院第十名。2019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第五、全省第一。2019年获批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入选深圳市高水平医院(区域医疗中心),获批“深圳市精神疾病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医院先后成功引进六支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20年医院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儿少精神科、双相情感障碍科以及精神卫生疾病防治四个学科获批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在2020年度绩效评估中,我院精神科在全市17个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中排名第一,获评A级,4个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也取得两个A级两个B级的好成绩。2021年,市发改委药物临床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完成现场验收,同时我院深圳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首批培育的七家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现已顺利完成培育期,获市科创委公示,拟资助1000万。 目前我院国家级学会任职65人,省级学会任职85人。刘铁榜教授荣获广东省医师协会第二届“广东医师奖”,并于2021年先后当选为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五届精神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第三届精神卫生和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首次成为国家级协会主委单位。我院刘铁榜教授团队获2018年市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二等奖,胡赤怡教授2018、2019、2020年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刘铁榜院长当选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精神卫生和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院连续五年成功举办深圳市高水平会议“中国(深圳)精神卫生领袖峰会”,峰会由国内精神医学/心理学十大学(协)会主办,我院为永久举办单位。医院成为中国心身医学整合诊疗中心及中国心身医学教育联盟基地、中国精神医学物理治疗基地、广东省精神科护理教育示范基地、粤港精神专科护士培训基地、CSP广东省精神科临床规范化培训中心。医院和科教部分别荣获2018年度科教工作先进单位和2019年度科教先进集体。 未来我院继续对标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评价,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践行学科引领,大力推进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创建高水平医院和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力争将我院建设成中国最雅致的学术性研究型精神卫生中心。26
2021-102021年深圳市精神卫生社工技能培训中级强化班(第一期)成功举办
2021年10月19-22日,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宁医院)在盐田雅兰酒店举办了第一期“2021年深圳市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技能培训中级强化班”。本期培训学员来自深圳市十个区共80人。 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出席了第一期培训班的开幕式。胡赤怡副院长在致辞中,对辛勤坚守工作岗位的精神卫生社工学员表示欢迎,他表示期望精神卫生社工逐步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化水平,夯实深圳市精神卫生社工基础实务工作,并预祝培训取得圆满成效。胡副院长还以一个家庭治疗师的角度授课,介绍文化与精神障碍的相关知识。 深圳市康宁医院公共卫生部部长毕建强就暖访行动讲述了社工如何在与患者的沟通中让患者感受到社工的理解与支持,并逐步建立信任关系;安心行动心理工作室主任徐福山讲授了危机干预的原则、流程与技巧等;慢性康复科三区戴涛主任详细讲解了患者用药情况,精神科常用精神科药物及其副作用。罗湖区残联就业指导部潘翎老师介绍了目前精神康复者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现有的帮助就业渠道。罗湖区精神卫生中心张元东主任介绍了罗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等。授课老师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演练的方式强化学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得到了学员的喜爱与支持。培训结束后的问卷调查显示,100%的学员对本次培训表示满意,并认为通过本次培训获得了较大的收获,对大家日后的实际工作也有较大的帮助。 精神卫生社工培训工作为深圳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任务,自2018年开始,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年持续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精神卫生专职社工提供培训,旨在提升深圳市精神卫生社工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服务。 本次培训班为深圳市精神卫生社工技能培训中级强化班第一期。深圳市精神卫生社工技能培训中级强化班共分为四期开展,每期四天,计划培训深圳市精神卫生专职社工380名。培训班邀请市康宁医院,罗湖区残联等机构专家以及社工领域资深专家为学员授课,内容涵盖“暖访行动”中的沟通技巧、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践、常用精神科药物及副作用、精神障碍患者残疾评定与精神康复、精神康复者就业之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团体心理辅导等。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将继续为奋斗在基层一线的精神卫生社工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提升深圳市精神卫生社工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并加强与基层社工充分交流。25
2021-10广东省多部门督导组赴深圳调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工作
“我是一名白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最近我好像病了,不是矫情!我需要帮助!” “我儿子读初二,成绩一向优异的他说‘不想上学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天不和我讲一句话,孩子会不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我和老公在工厂工作,没时间陪孩子,孩子多数时间在玩游戏,经常玩到凌晨,都成瘾了!怎么办?” …… 他们需要帮助,但是不知道去哪、找谁。 为了让每位深圳人,在家门口、学校、单位、医院……都能就近找到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找到那个懂他们的人,避免不受控制地坠入黑暗。 2019年,深圳作为国家试点之一,正式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卫生健康、政法、教育、公安、司法、民政、残联、妇联、总工会、团委等多个部门携手,织起了一张全城“爱心网”。 2021年10月22日,广东省多部门督导组赴深圳调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工作。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冯惠强,省民政厅慈善社工处二级调研员谢军,省总工会职工服务部四级调研员柯志强,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干部赵天阳,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尹平,省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事业科副主任谭文艳等组成省专家组。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朱武、爱国卫生处处长朱毅朝、四级调研员杨军华,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四级调研员万钧,市教育局德体卫艺处干部杨洁,市公安局三级高级警长许飞鹏,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二级调研员肖敏智 ,市司法局三级警长黄贤丽,市总工会职工权益部干部杜知之,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秘书长陈忠宇,市妇联权益部工作人员刘凯,市残联康就部四级主任科员李佳壁,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等参加了督导调研。 ▲广东省多部门督导组调研指导宝安区阳光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宝安区妇联馨和家园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龙华区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服务、宝安区凯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服务 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汇报了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整体情况,深圳市教育、民政、妇联、总工会和团市委简要汇报了本部门重点工作。 ▲现场反馈会,各部门汇报工作 深圳试点工作开展两年多,得到了国家和省专家们的高度好评。广东省专家组对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深圳市领导重视程度高,创新思维领先,工作理念超前,服务人员专业性强,服务模式让人大开眼界,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广东省多部门督导组反馈意见 体系建设再升级 深圳可是铆足了劲儿 01 “市-区-街道-社区”立体化,心理服务覆盖网络不断完善 全市精神科床位1540张,平均8.8张/10万人;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精神/心理科门诊设置率85.37%。 街道心理服务中心(站)设置率100%,社区心理服务室设置率98%。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设置率81%,一类社康中心心理咨询室设置率100%。 各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设置率94%,市、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设置率100%。 02 心理健康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服务能力越来越强 “精神科医师”列入紧缺岗位,硕士以上自主招聘,近3年引进100余人,全科医生转岗加注精神科270人。市、区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多学科团队130余人。 全市精神卫生专职社工800余人,每50名患者配备1名社工,全国领先。专职心理教师和学生配置比1:1022,远高于国家要求的1:4000。 各部门积极探索一般人群、重点人群、高危人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社会心理服务模式。 03 社会心理服务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开发“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信息平台”,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动态化、数据可视化、分析智能化。 宝安区妇联联合区委政法委、区政数局开发“宝安区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调处系统”,实现情感家事案件全过程数字化记录、全流程信息化查办。 宝安区卫健局牵头开发“宝安区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系统”和手机小程序“宝心爱聆”,1年多来为居民提供心理测量服务17.8万人次。 04 各部门各出“奇招”,推出特色社会心理服务项目 市委组织部的“安心行动”、市委党校机关干部“心灵花园”、深巴集团“心酬”幸福企业、市公安局警队心理训练与研究中心、光明区社区居民“V爱之家”、南山区安全抑郁症“阳光心情”、福田区有温度的“心访之家”等,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1.“四个一”模式,建设“青少年家门口的心灵驿站” 宝安团区委率先搭建全国首个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起“一个阵地、一条专线、一支队伍、一套机制”的“四个一”工作模式,打造具有共青团特色的一站式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区青少年提供有价值、有温度、有实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启动阳光成长计划,一年多来,累计接听心理咨询热线4900多宗,重点跟进个案664宗,转介到深圳市康宁医院等专科机构进行治疗的高危个案36宗。 多次获得共青团中央、省委、市委和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调研组的充分肯定,被《中国青年报》誉为“青少年家门口的心灵驿站”。 2.“三个化”建设,打造妇女儿童身边的“馨和家园”服务阵地 宝安区妇联搭建了区-街道-社区“馨和家园”心理服务体系,实现“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全覆盖。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智慧化建设,形成社会心理疏导干预有效模式。 心理咨询师定期进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开展服务。如沙井街道“馨和家园”工作室进社区或企业开展“馨聆课堂”,福永街道“馨和家园”工作室开展“爱·成长”家庭教育项目等。 2018年至今“馨和家园”工作室累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及讲座9267场,服务居民93万人次。 3.“一二三四五”模式,筑牢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防线 富士康科技集团职工心理关爱行动建立了“统一布局、两个层面发力、三个结合、四大品牌、五级体系”工作模式。 心理健康纳入基层主管晋升体系,根植一线主管心中;28名专职心理咨询师,900名兼职心理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关爱队;设立了员工关爱中心和心理港湾工作室,创办了“富士康心灵之约”“富士康婚恋之约”“富士康之星”“富士康之眷”四大品牌项目;建立职工互助、相亲相爱小组长帮助、EAP兼职人员协助、EAP专员援助、专科医院救助五级心理防护体系。 4. 24小时安心服务,做好居民心理健康的“贴心人” 龙华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富士康科技集团福城园区。为了让外来青工有“来了就是福城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中心提供24小时随手可及、随时可获得“安心服务”。 同时,创新设立“共建共治积分银行兑换机制”,通过积分积累、兑换或捐赠,实现社区居民助人自助;精心打造阅读区,配备智能心理自助系统、智能生物脑电波反馈训练系统、智能按摩减压舱、VR减压放松系统等设备。 持续创新发展道路 深圳将开足“马力”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冯惠强讲话指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健康广东、平安广东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全稳定、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他提出了3项工作要求—— 第一,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为民众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二,要提质扩面,逐条对照落实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强化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方法、强化督促检查。 第三,要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深化服务内涵;通过科学研究探索社会心理发展趋势;强化培训不断提升社会心理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开展儿童青少年、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筛查与干预,探索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职工年度体检项目;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演练和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