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服务
02
2023-02我们现在睡不好,那老了以后……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曾经我天真地以为自己睡不好是因为太忙却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睡不好是因为太“闲” 01.晚睡1小时,早醒3小时,反正结论是睡了个寂寞 2020年12月03日,对于张大爷(化名)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这一天的结束,标志着60岁的张大爷终于要迎来自己的退休生活。 然而,往后几个月的生活却没有张大爷想象中那么惬意。没有了工作压力,逃离了繁琐日常,处于放松和无计划状态的张大爷,正被意想不到的事情“折磨”得苦不堪言。 张大爷年轻时就很宅,不爱运动,节假日都喜欢待在家里,很少出门。 刚退休不用准点打卡上班的张大爷,感觉自己像是在休假,基本也就是在家待着,最占时间的活动也就剩睡觉了。 晚上8点入睡,早上5:30起床,中午还会睡上2个小时,每天一半的时间都花在睡觉上,让人不禁怀疑张大爷其实是在“报复性”补觉。 两周之后,张大爷晚上9点才觉得有困意,便开始比之前晚1个小时再睡,没料想常常凌晨3点多就醒了,而且无法再次入睡,只能翻来覆去到天亮。 尽管按照时间来算,张大爷也睡足了8个小时,但白天起床活动一下,却仍旧觉得十分困倦乏力,像前一天晚上熬夜了一般。 有时,张大爷觉得自己睡得迷迷糊糊,一些类似蚊子嗡嗡嗡的声音就能将他吵醒,或者被时不时袭来的夜尿憋醒。 由于睡眠的断断续续,张大爷不得不选择白天多睡,补充身体运作所需的体力。 这样“晚上睡不好,白天多睡补觉”的方式,让张大爷的睡眠状态陷入了一种「睡不好-补觉-不好睡」的“恶性”循环。 02.睡眠觉醒节律发生变化,一不小心就容易失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结构发生改变,其显著特征是睡眠觉醒节律改变。 张大爷退休后,睡眠占据了一半的时间,不仅改变了退休前的睡眠觉醒节律,而且还随意“打乱”了之后的睡眠觉醒节律——无论黑夜白天,困了就睡。 长此以往,失眠很容易就找上了门。 除睡眠觉醒节律改变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体内主控睡眠的松果体素会减少分泌,使人对睡眠的调节能力减弱,深睡时间减少,失眠发生率变高。 2.生理性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神经细胞减少。 3.躯体性因素:高血压、心悸、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都会影响睡眠。如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致夜尿多,老年女性尿道松弛致膀胱功能失调,导致夜间觉醒;夜间心肌缺血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夜间常常易醒。 4.药物性因素:老年人服用各种药物的机会增多,药物副作用及药物间相互作用也是导致老年人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5.心理因素:如疾病、退休、丧偶等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6.环境因素:老年人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如光线、温度的变化均可影响睡眠,老年人遇到时差变化时更容易失眠。 03.睡眠问题=健康问题,怎样才可以“规避”? 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些小的问题可能会引发“大问题”,所以睡眠问题也会给老人带来健康风险,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认知损害、跌倒、焦虑、抑郁等。 国内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人约42%出现睡眠相关问题,其中23%-34有失眠症状,7%-15%有清晨醒后未恢复感,睡眠障碍影响着50%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那么,面对睡眠问题,我们这样做——以睡眠行为干预、睡眠习惯干预为主,睡眠限制疗法为辅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老年人维护自身睡眠健康的能力。 1.规律作息:制定新的作息时间计划表,逐步向后推移入睡和推迟起床,直至恢复正常,同时减少茶、咖啡和酒的摄入。 2.限制睡眠:白天鼓励多活动,如看报纸、听电台、散步、体育锻炼等。在非睡眠时段不躺卧在床,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使床与睡觉建立联系。 3.多晒太阳:建议上午9:00-10:00到室外阳光下散步,进行光照治疗,阳光可以保证褪黑素的正常分泌,促使夜晚产生困意。 4.心理调节:不把睡眠当作任务,也不因某一天的睡眠质量不佳而焦躁不安,减轻睡眠的心理负担,消除焦虑情绪。 5.放松训练:运用正念及呼吸放松、冥想等方法,酝酿睡前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6.寻求帮助:如果长期存在睡眠问题,通过自我调节无法得到缓解,则需寻求专业睡眠专科医生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睡眠干预措施,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02
2023-02“看、听、说、管”,家庭护理需要知道这四件事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病,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正规的住院治疗后,通常还需要长期的家庭治疗。稳定和谐的家庭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建立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基础。所以,患者的居家护理尤为重要。 家属要调整好心态并且能掌握些精神病的有关常识,更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复发。在家庭护理中,家属要做四件事,分别“看、听、说、管”。 “看” 什么? 1.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复发时相对应的早期症状,如失眠、无故发怒、情绪变化快等。 2.反应。注意患者服药后的反应,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如便秘、嗜睡、厌食、排尿困难等。 3.先兆。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病情或其他原因的影响,更容易出现自伤自杀的问题,因此要格外关注患者有无自杀先兆,如轻生言论、冲动行为等。 “听”什么? 1.反馈。日常中,患者可能会表达自己对治疗效果和身体状态的态度,或正面或负面,从中得到患者的反馈,才更有利于下一步康复。 2.倾诉。倾听患者的倾诉,同时予以回应及理解,能缓解患者的压力,放松患者的情绪。 (孤独与陪伴) “说”什么? 1.陪伴式交流。患者是自己的家人,在交流过程中应体现出对患者的鼓励、支持、守护与爱,让患者感受到陪伴,从而生起新的信心与勇气。 2.引导式交流。当患者状态不佳的时候,对某件事或因某句话纠缠不休时,应及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积极引导患者正性思考。 “管” 什么? 1.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搭配合理、规律进食的饮食习惯。 2.睡眠。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睡眠时间,规律睡眠。 3.服药。日常护理中要防止患者减药、藏药、吐药等行为,督促患者服药,并让患者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 精神病人的归宿,不应是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而应是跟普通人一样融入社会,拥抱生活,享受家庭温暖。社会支持系统越完备,家庭生活环境越有爱、温馨,患者的病情就越能够缓解,复发率也比较低,才能真正促进患者康复。02
2023-02抑郁症患者为什么需要服药?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01.人们对于药物治疗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区 1.副作用大,不敢用药:看到药物说明书上写的不良反应,或服药前习惯性上度娘查看药物副作用后感到害怕,从而不敢用药。 ☑是药三分毒,完全没有副反应的药物是不存在的。目前新型抗抑郁药比经典抗抑郁药副作用小很多。 2.频繁换药:不清楚药物起效时间,服用几天未见效果就认为药物无效,频繁更换医院、医生及药物。 ☑药物起效时间为2-3周,调整药物必须遵医嘱执行,不要随意调整或更换药物。 3.见好停药:一旦病情改善,就认为疾病痊愈,立马停药。 ☑抑郁症复发率高,足够长时间的维持期治疗,才能有效巩固病情,预防复发。 4.越贵越好,越多越好:觉得进口药、价格贵的就是好药,用的剂量越大,服药种类越多,病好得越快。 ☑安全、有效、经济、足量、足疗程是治疗抑郁症的原则。 5.刻板用药:只愿意服用既往对疾病有效药物,不相信其他药物有用。 ☑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自己给自己用药治疗。 6.担心药物成瘾:认为药物服用后会有依赖,拒绝用药。 ☑抗抑郁药物长时间服用后骤然停药会出现戒断反应,所以换药或停药需要逐步减量,缓慢撤停,预防戒断反应。 7.认为自己没病,不用吃药:多见于重度抑郁症,伴有幻觉、妄想症状,认为自己没有生病,不需要治疗,认为药是毒药,拒绝吃药。 ☑出现上述情况,家人无法处理时,建议及时就医,住院治疗。 02.药物治疗是治疗抑郁症主要方式之一 抑郁症并不是单纯的“心病”,而是一种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因素共同导致的有明确生物源性基础的疾病。其中的生理因素是指抑郁症患者体内神经递质含量往往偏少,导致难以维持正常情绪,这也是各种抑郁症治疗的药理学基础。 因此,药物治疗对于科学治疗抑郁症是极其重要的。药物治疗会刺激大脑神经中枢的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等多个器官。通过刺激脑内的神经递质,主要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调节人的抑郁、焦虑情绪、情感,从而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03.药物治疗对抑郁症具体有什么作用? 1.控制病情,使其不再继续发展恶化。 2.控制由于严重抑郁情绪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3.缓解抑郁、焦虑、痛苦情绪,从而减少自杀意念或行为,降低自杀自伤风险。 4.缓解由于抑郁、焦虑情绪出现的躯体症状,如头疼、胸闷、心慌、腹泻、高血压等症状。 5.改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易醒、梦多等情况。 6.增加食欲,保障身体需要量。 7.恢复兴趣爱好,提高注意力、动力、可以正常学习、工作。 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心理治疗及认知治疗对于治疗抑郁症也具有重要作用。02
2023-02你真的了解强迫症吗?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发朋友圈一定要凑够九宫格? 东西一定要摆放整齐? 看见手机APP上的红点就不舒服? 反复去看看门有没有关上? 生活中如果有这些习惯 我们都会称之为“强迫症” 但这些行为真的是强迫症吗? 其实这些可能只是强迫倾向 01.强迫倾向≠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属于焦虑症范畴。强迫倾向属于一般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属于焦虑情绪的一部分。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变质为强迫症。 强迫症的特点是会经常反复多想、重复行为,想控制不去想、不去做,但是做不到而感到痛苦,会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约有2%-3%的人口患有强迫症。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关于全球疾病调查的报道中显示,强迫症是全球名列第四的高发病率精神疾病。 02.强迫症的表现可以分为两种 ①强迫观念是指反复思考毫无意义或虽有意义但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天为什么会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等。或者不必要地反复怀疑自己所做过的事情,例如锁门后怀疑自己是否有锁好,虽经检查仍不能放心等。 ②强迫行为是指某些强迫观念在行为上的表现,反复出现刻板行为或仪式性动作,如强迫洗涤、检查、敲打、询问等,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时内心痛苦的结果。日常表现可能有反复数数,嘴里不停的嘀咕,沿街走路总要走上街沿,反复用肥皂洗手,强迫检查煤气等行为。 03.可以如何应对强迫症呢? ①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没有不同 有人诊断为强迫症后,会不自觉地进入病人角色,出现自卑感。实际上,有一点要清楚,就是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你依旧可以做好想做的事,讲好想讲的话。 ②做一个不完美主义者 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只要自己尽到最大的努力,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就行。勇敢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对生活、工作、学习少一点苛刻,多一点包容,追求极端完美只会适得其反。 ③与症状和平共处 强迫来袭时,我们可以做的不是掏空心思祛除症状,而是学会和症状共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期间,我们会逐渐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 ④学会自我放松 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如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自我放松,减轻生活、学习的压力,进而逐步减轻引发强迫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⑤学会脱离强迫陷阱 当我们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时,思维会专注于一点,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旦处于容易使自己产生强迫联想和回忆的环境中时,就开始看小说或听音乐等,这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小说或音乐上,主动终止联想的事情。 ⑥寻找科学治疗 强迫症严重影响生活,难以自我调试时,可以积极寻求专业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很好。 目前,焦虑障碍科开展的强迫症团体心理治疗和虚拟现实治疗,都是专门针对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1.强迫症团体心理治疗:运用暴露于反应预防和精神分析等技术,结合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改变强迫症患者特有的完美主义、追求确定性、对后果的灾难化评估、思维万能等性格。 2.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模拟场景和可以交互作用的逼真的虚拟环境,患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暴露治疗等提供逼真的反馈现场。 (虚拟现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