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9
2019-03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今起启用
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3月19日起启用,进行医疗业务试运营啦!据介绍,该院罗湖院区将继续保留,部分业务功能转移至坪山院区。坪山院区将主要负责重性精神障碍诊疗康复、强制医疗和医疗救助等。 据了解,坪山院区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设床位800张。主要负责重性精神障碍诊疗康复,以及强制医疗和医疗救助等。此后将陆续开设精神科急诊以及普通精神科、心理咨询与治疗、心境障碍、记忆、口腔科、内科等门诊;设有医疗救治科、强制治疗科、急性干预科、慢性康复科、老年精神科、情感障碍科、躯体问题患者收治中心、康复治疗中心、物理治疗中心等。医院行政中心也设在该院区。 该院区急诊及住院部24小时提供服务,门诊服务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8:30至12:00、下午1:00至4:30。18
2016-07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
青少年厌学、情绪不稳定、与家长关系紧张,这些迹象的背后有可能是抑郁症在“作祟”。 抑郁症已成为都市人群的主要精神类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已经开始蔓延到青少年群体。记者日前从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来该科室就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增多趋势,有医生每月能接诊新发病例8例左右,已经攀升该科室接诊病种的第一位。 情绪低落两周以上需警惕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自卑抑郁,甚至产生自杀想法或行为。 高三女孩莹莹(化名)是市康宁医院近期接诊的一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据其主治医生寇聪医生称,莹莹情绪低落四个月,为了排解内心的负能量,她一天到晚玩手机,成绩也开始下降。莹莹妈妈知道后,以为孩子是早恋,但沟通过之后,却发现女儿没有这种情况。无奈之下,孩子居然自己提出来要看精神科医生。 “抑郁症发病原因不明,到现在还没有科学论断。从诊断的病例上看,得了抑郁症的青少年,多数会表现出厌学、情绪不稳定(易发怒)、亲子关系紧张的迹象,有些家长以为是青少年叛逆、早恋、网瘾引起,其实不然,很大可能是抑郁症诱发的。”寇聪医生说。 据介绍,抑郁症有三个核心症状:情绪持续低落两周以上、感觉生活无望、兴趣缺乏。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些伴随症状,比如有自杀想法或行为、思维迟缓、认知下降、睡眠不足、身体不适等。 寇聪医生称,临床上,只有符合三条核心症状,且有两条以上的伴随症状才有可能被确诊为抑郁症。“根据患者表现症状的深浅,医生再判定患者的轻重中程度。” 可能与发育年龄提前有关 抑郁症的病因虽并不清楚,但科学证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据介绍,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 针对抑郁症患者年轻化趋势这一现象,寇聪医生认为,这可能与青少年发育年龄提前有关,“抑郁症很大可能是生物因素导致的,比如神经内分泌,这可以解释成年患者在总量上比青少年患者多。”“现在物质生活水平高了,青少年发育年龄提前了,这可能会导致有抑郁症生物诱发因素的青少年提前发病。” 据了解,在临床治疗上,目前治疗抑郁症主要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两种方式,如提前介入治疗,孩子的治疗效果越好。 对此,寇医生提醒家长,如果孩子表现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或伴随症状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向专业医生求助。 50%的患者会产生自杀想法 相比青少年,成年人抑郁症患者更易采取极端行为。 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的邓女士之前在一家金融公司做行政工作,事业心较强的她前不久刚生完二胎,为了保住工作,她休完产假,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上班了。 “宝宝经常晚上哭,我也睡不好,很快我就出现失眠了。”邓女士向记者透露,失眠症状出现三个月后,她开始出现厌世想法,期间,她甚至发生过割颈自杀的行为。 杨曦博士说,成年抑郁症患者当中,有占50%的人会产生自杀想法,70%的人会出现入睡困难或者失眠。 都市白领目前是抑郁症的主要受害群体。据市康宁医院该院不完全统计,该院普通精神科门诊月均诊疗量约800人次,抑郁症患者的比率大约10—15%,其中,患者以白领及服务行业高压力人群居高。 对此,杨曦博士建议市民平常多接触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多找闺蜜或好哥们吐槽,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等,这些都有益于发泄负面情绪、预防抑郁症。 来源:深圳特区报2016年7月7日A8版11
2015-09揭秘深圳“自杀大数据”
【晶报讯】你知道吗?今年9月10日除了是教师节,也是第1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主题是“伸出援手,挽救生命”。 “世界预防自杀日”你知多少?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9月4日公布首份关于自杀行为的报告,指出每年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多数为男性。自杀死亡人数已经超过战争和自然灾害致死人数之和,相当于每40秒就有1人自杀。 人们在自杀前有什么先兆?有了这类倾向要怎么办?旁人对此要如何处理?昨日,晶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倾听了他的分析和建议。 自杀有四大高危职业、八大人群 刘铁榜透露,从职业来看,医务人员、法律工作者、文学艺术工作者、媒体人,属自杀率较高的群体。“下述群体比较容易自杀:一是男性,往往会选择不声不吭、出人意料地就寻了短见;二是独身者,因其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所以遇到事情往往无从倾诉、没人分忧;三是酒精成瘾者;四是长期慢性疾病和严重疾病患者;五是过去有自杀史的人;六是亲友或周边有人自杀的人;七是突然遭受严重精神创伤者;八是抑郁症患者。” “全世界男性自杀成功率极高,是女性的两倍,因为男性往往采取较激烈的手段;但试图自杀的比例,女性比男性高2-3倍。我国基本符合世界的规律。不过,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目前这一比例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刘铁榜透露。 10大先兆要警惕 青少年“想不开”就在2小时 而谈及自杀者在采取行动前的先兆,刘铁榜说,一是当众说过要自杀的人;二是当情绪低落时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三是收集与自杀的相关资料并与人探讨;四是流露出绝望、无助、轻生的念头;五是把自杀作为谈话、写作等主题;六是处理自己的债务、财产,交待一些重要事项;七是收集一些自杀物品;八是跟别人说如果他走了别想念他;九是抑郁症患者性格突然变得判若两人;十是独自躲在暗处哭泣的人,也需要注意。 他还透露,从年龄来看,我国以老年人及青春期学生自杀率较高。年轻人自杀的具体原因,往往有很现实的原因,一般是婚恋、职场和社交冲突。自杀和意外事故是青少年的两大死亡原因。“深圳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年轻人自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学生。年轻人自杀属冲动型,事先没有计划预谋。青少年做出自杀决定,大部分都很冲动,往往在2小时以内。这种自杀行为,难以预防,让相关人员懊悔不已,带来的冲击要远大于年长的人。因为年长的人自杀,一般会有长期的准备,深思熟虑,而且往往主要是为了自我解脱或便利他人。”刘铁榜说。 深圳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25629459 深圳市疾控中心2008年发布的中小学生调查显示,4000多学生在此前一年中 12.1%考虑过自杀, 6.6%做过相关计划, 2.2%曾采取过措施。 2005年,深圳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7000多位18岁以上深圳居民中 0.79%曾采取自杀行为, 1.04%做过计划, 4.88%有自杀意念。 不要独处要倾诉 防范自杀有6招 有自杀倾向的人,需要注意哪些?刘铁榜的建议是: ●要意识到自杀不是最好的、唯一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跨不过去的门槛。家人、心理医生都会提供帮助。 ●患上抑郁症或其它心理障碍,一定要尽早看医生。再大的问题也可以治疗。 ●若有自杀倾向,千万不要独处,长期孤独胡思乱想,这叫‘社会隔离’,要和亲友们在一起。 ●要倾诉,不要压抑,有心事直接讲出问题,要求助、要向社会支持网络发出警讯。 ●撤下火线,不要在“火上烤”,避开源头,物理隔离一段时间。 ●留一个念想,唤起责任意识,抛开偏见,敢于面对。 亲朋好友,要当好生命的守护者,充当“守门人”。他说,对于身边有自杀倾向的人,“一是观察他,关键时候要给予帮助,助其走出难关;二是给予积极有效的帮助;三是陪伴他,让他不孤独,但不要监视,要内紧外松;四是鼓励他,让他及时就医和接受治疗,帮他跳出绝望的漩涡;五是理解他,不分贫富贵贱,不要歧视,不能说他是生活的失败者。” 晶报2015年9月11日A13版12
2016-10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在深举行
晶报讯(记者 周亦楣 通讯员 邵春晓)为了宣传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在深圳市民关爱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共同举办了“平等、参与、共享”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吴以环表示,2015年、2016年,市政府连续两年将“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列入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将精神分裂症等7类疾病门诊专科治疗享受医疗保险门诊大病报销范围,实施了贫困患者服药和监护人补助制度,并设立了高风险患者应急救治资金,广大患者的基本治疗得到保障。2015年,深圳被确定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城市。 晶报2016年10月10日A14 http://jb.sznews.com/html/2016-10/10/content_3632799.htm21
2019-03深晚报道 | 市康宁医院举办世界睡眠日健康宣传义诊活动
3 月 21 日是第十九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 " 健康睡眠,益智护脑 "。躺在床上就是睡眠吗?晚上睡不着白天补觉科学吗?为了使市民了解更多睡眠知识,协助市民解决睡眠问题,深圳市康宁医院联合坪山区卫健局、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3 月 21 日下午,在坪山区碧岭社区家庭健康文化广场举办了世界睡眠日宣传义诊活动。 ▲市康宁医院睡眠专家现场协助市民解决睡眠问题。 活动中,深圳市康宁医院睡眠障碍科主任梁炜,焦虑障碍科主任周云飞,心身医学科主任毕建强等专家为市民现场提供睡眠障碍、焦虑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与筛查服务,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发放了健康保健手册。 借助世界睡眠日,市康宁医院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社区,送到市民身边,增强了市民对睡眠障碍、焦虑障碍、心身疾病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理解,让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专业的精神卫生服务。 参加活动的王阿姨今年 58 岁,退休后从湖南老家来到深圳给女儿带孩子。3 年来,一直晚上睡不好。她向市康宁医院的义诊专家讲述了自己的烦恼,专家给了她专业的指导。王阿姨表示,第一次知道 " 睡不着、睡不好 " 也是病,晚上睡不着 " 白天补觉 " 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会破坏睡眠规律。16
2015-10患了痴呆,还是可以活得精彩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不可逆转的退行性疾病,但是,患上老年痴呆并不代表患者及其家庭生活“完了”,深圳市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吴东辉指出,只要家人照护得当,齐心合力共同面对,患者一样可以活出生命的精彩。 ●每4秒就多一个老年痴呆患者 她是50岁的大学语言学教授,写有成名之作,正值事业巅峰;家庭幸福,3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各有事业发展。然而从某一天开始,上课时她开口忘词,那些平时常用的语言学名词也无法讲出。有一天,她还突然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迷了路:在去学校的路上,却忘了学校的样子。 这样的“健忘”逐渐增多,范围也逐渐扩大,从忘记琐事发展到忘记家的所在,甚至忘记子女的模样。她自己也感觉到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记忆赶不上遗忘,似乎大脑里有些东西永远消失了。她眼中的世界也在不断改变着模样,她自己则逐渐失去了与外在世界的连结。 开始她觉得这些变化都是偶尔出现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她陷入了对“健忘”、工作和家庭的困苦挣扎,她也越来越确定是自己的大脑出了某种问题,最终她选择了向医生求助。经过医生全面检查,她被诊断出患有阿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 这个曾经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女人就是爱丽丝,是美国电影《依然爱丽丝》中的女主角。吴东辉指出,其实,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几乎每4秒钟,全球就出现这样一个“记忆变差”的人,即老年痴呆症患者。 老年痴呆症是一个长期慢性的疾病过程,人们通常以为,一旦患上老年痴呆症,患者及其家庭生活就完了。但是,爱丽丝却在家人的浓浓爱意陪伴下,勇敢地为每一天而活,活出生命的精彩。 ●留意症状表现便于早发现 老年痴呆症的真正成因至今仍然不明,目前视之为一种神经退化疾病,并认为与遗传相关,其他的相关危险因子包括头部外伤、抑郁症或高血压病史。 由于患者脑部神经退化,患者的脑细胞死亡引起大脑萎缩,进而导致脑部功能逐渐减退,出现智力减退、情感和性格变化,最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甚至危及生命。它的自然病程一般为2-12年。 由于目前并没有可以停止或逆转病程的治疗,只有少数可以暂时缓解或改善症状的方法,因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老年痴呆症的早发现、早干预就非常重要。 吴东辉介绍,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经常忘记事,而且事后回忆不起来; 经常忘记词语,讲话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于是少言寡语; 经常迷路,分不清自己身处何方,甚至不知道家在何方; 不会算数,买东西不知道找多少钱; 行为变得幼稚,情绪不稳定,暴躁、固执,非常恐惧胆小,依赖家人,怀疑家人偷东西; 不愿出门,整日呆坐或者反复说要回家,或者反复上厕所大小便。 ●勤用脑防治老年痴呆 吴东辉介绍,据统计,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中,有3.5%患老年性痴呆。目前中国约有400万-500万患者,约占全世界老年痴呆患者的1/4。她说,老年痴呆症现在已成为人类第4位死因(前3位分别为心脏病、癌症、中风),每4秒钟,全世界就新增加一名老年痴呆患者,85岁以上老人中20-40%为痴呆患者。所以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年龄,高龄老人也就成为痴呆的重灾区。 因此,老年痴呆症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起居要有规律,保证每天睡眠不少于8小时; 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研究证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与老年痴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勤用脑,多思考,陶冶情操,乐观向上。越勤用脑、善用脑,大脑的活力持续就越长久;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两种适宜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做健身操、广场舞等。 家庭照护五个原则 由于老年痴呆症的病程目前并没有办法被停止或者逆转,因此,疾病会使患者越来越需要他人的照护,这对照护者是一大负担,包括社会、精神、生理和经济因素。 然而,家庭照护是关系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吴东辉特别强调,对老年痴呆的家庭照护,首要的一条就是:无论任何情况,都要尊重患者。尽管患者可能出现行为上的退化表现,如依赖他人、随地大小便、反复询问问题或者做出种种令家人难堪的举动,但患者的自尊心仍有保留,所以家人一定不能训斥、羞辱、耻笑患者。 第二,患者要在家庭的陪伴下多参与活动。即使患者的记忆已经跟不上遗忘的脚步,但某些他曾经擅长的方面,仍会保留比较长久,在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发挥这些长处。比如爱丽丝喜欢跑步,于是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尽量跑步,这样既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也可以获得生活的乐趣,增强她和家人应对疾病信心,也加强了家庭的凝聚力。事实上,不同的运动计划,无论时间长度与每周运动频率如何,都能改善病人的居家生活表现功能,对于改善预后也有相当助益。 第三,参加社会交往,增强正能量。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也失去了与外在世界的连结。此时,家人仍应多陪同患者去多认识身边的人、多看看美好的景观,这种正面的接触有助于延缓言语、记忆的下降,也有助于减轻照料者的负担。 第四,良好的家庭支持。常言道老年夫妻是老来伴。老年夫妻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伴儿,这个伴可以照顾起居,另外可以分担生活的喜乐,一起回忆一些往事,絮叨一些家务事,这些都可以让老人的情感获得支持,也会减少痴呆的患病。这对患者是很适当的心理支持。 第五,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早做照料的安排。当老人痴呆发展到严重,可能无法照顾自己,此时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是在养老院居住还是在家里居住,并决定好由什么人照护、家庭成员如何经济分担等。因为痴呆一旦患上,就是不可逆转,整个家庭有了分工和长远打算,就不至于慌乱。 深圳特区报2015年10月16日C6版19
2009-04总是“记性差”最好去就医
每年的9月17日是“中华老年痴呆日”,9月21日为“世界老年痴呆日”。由于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痴呆问题在全世界日益严重。本版今起推出关注老年痴呆系列报道,介绍早期老年痴呆如何识别、轻度老年痴呆如何管理以及中晚期的护理等。敬请垂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通讯员 邵春晓 深圳市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医生梁健雄接触到不少老年痴呆症的病例,他发现,很多老年痴呆患者被子女送医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这种情况是非常遗憾的,因为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对患者虽是不可逆的,但如果能早发现,专科医生是有办法延缓病程的发展程度的,患病老人也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梁健雄提醒:老年痴呆症的最核心特征,就是记忆力下降。因此如果家中老人记性变差了,别把它不当回事,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1 深圳或有7000名老年痴呆症患者 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不算低。梁健雄介绍,据统计,在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中,约有3.5%的人患老年性痴呆。 根据2010年深圳第六次人口普查,深圳全市总人口1322万,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18.28万。由于深圳目前并没有关于老年痴呆症的专业调查数据,但如果根据上述发病率,可以粗略地估算出,在深圳的老年性痴呆患者约有7000多人。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但其中到医院就诊的早期患者,可谓少之又少,往往来专科医院就诊时,已经多是到了病情的中晚期、生活不能自理或伴有明显的精神行为症状。 2 人老了记忆差不一定都正常 梁健雄向记者介绍了他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多年前,当时他还未涉及老年精神科,有一次他与均逢而立之年的三五好友小聚,谈到双亲,其中一位朋友说,在老家的父亲记性远不及从前了,人也似乎变得傻傻的。大家纷纷安慰他,人老了记性差一点很正常的,还有人说“傻人有傻福”。于是大家一笑而过。 然而几年之后,这帮到了不惑之年的朋友再次相聚小酌,再论家常时,那位朋友神色黯然,叹息老父“人都已经不清醒,啥都记不得了”、“已经走丢了好几次”、“每天24小时要人守着”、“一家人天天为他忧心忡忡”,并反复抱怨自己:“现在生活好了,本以为可以让老人家享享福,可是现在为他做啥他都不知道,只剩遗憾啦!” 这两次聚会,让梁健雄感慨良多:这不是另一出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在上演吗?!在他的建议下,这位朋友送老父亲去了当地的精神专科就诊,老人家被确认为是“晚期老年性痴呆”,医生说,此时治疗的效果已是“甚微”,只能靠加强日常护理了。 3 早治疗可延缓病程进展 如何尽量避免遗憾、犯下与朋友类似的“错误”?梁健雄指出,社会大众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何为“老年性痴呆”,以及该病重要的诊疗特点。 他介绍说,老年痴呆症的专业学名为“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的一种脑部疾病,患病后,患者的脑细胞会急速退化,但这并不是正常的衰老过程。“简单说来,脑部功能的逐渐减退,会导致患者出现智力的减退、情感和性格的变化,最终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此病发展到中晚期的治疗效果不好(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等于说到了中晚期就不用治疗了),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尽量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所在。”梁健雄指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极大地延缓病程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家中老人在“清醒”的时候可以多享受天伦、老有所乐,让身为人子女的我们,也能多尽一份“明白”的孝心。 4记性差、自理能力下降 两大表现需留意 对于非专业人士,普通大众如何能够及时识别出老年性痴呆可能的早期表现?梁健雄认为,主要从记忆力、生活能力两个角度进行观察。 记忆力障碍。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记性差。目前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被认为是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记忆障碍,是从痴呆的初期到末期都可以持续看到的一个主要症状。所以,尽早地发现患者的记忆受损,是早期发现老年痴呆症的重中之重。” 梁健雄指出。 因此,家人需要留意观察。如果发现家里的老年人做事情丢三落四,爱忘事,特别是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比如刚吃过饭就不记得已经吃过、还要吃饭,不记得今天是星期几,严重时记不住家里的电话、住址、亲友的名字,甚至有的患者会忘记关掉水龙头或煤气、造成安全隐患……“如果你身边的老人家有类似的表现,那他或她可能已经患病了。” 生活能力下降。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均可能出现下降。 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其中,日常生活的能力,指的是使用电话、做饭、打扫、与人聊天、买卖东西等。“生活能力受损的出现要早于自理能力的受损。简单说来,它主要表现为原来能做得好的事情,现在做得马虎了,或者原来会做的事情,现在变得不会做了。”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则包括吃饭、穿衣、大小便、洗漱等。对于痴呆症的早期患者,他们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随着病情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会慢慢出现下降,中期患者需要他人的协助完成自理,重度的患者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甚至会长期卧床。 “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饮食睡眠的异常、情绪障碍、性格的改变、精神行为的反常等表现,但记忆力下降往往是其中最常见、最早的表现。”梁健雄强调,平时一定要多关注老人,发现上述一两个苗头后,最好能及时带老人去专科医院就诊,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或排除,而不能讳疾忌医,导致最终陷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悲。17
2019-04焦虑是如何产生的?
焦虑,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情绪,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遭遇这种情绪,似乎人们所体会到的焦虑感也越来越深。我为什么恐高还怕黑?“超越别人”才是所谓“成功”吗?焦虑竟然还有正面的作用?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请周云飞博士畅谈这一主题: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写在前面 焦虑是如何产生的? 1. 焦虑的遗传学因素 人从出生就对高空和黑暗等产生恐惧,这些本能恐惧背后,究竟隐藏了人类祖先怎样的屈辱历史呢? 进化心理学认为,很多特定的恐惧并不是依赖于个体经验,而是遗传了人类对远古时期危险的反应模式。比如现代社会汽车致死明显要比蛇类致死普遍,但很少听说有人怕汽车,因为汽车是近代才出现的事物,不存有来自遗传的恐惧。 霍尔(Stanley Hall)认为许多恐惧是遗传自人类的动物祖先。孩童的恐惧就可以很明显地追溯到人类的动物祖先,原始人最初的焦虑体验是来自野生动物的尖齿厉爪的威胁。虽然到了现代,我们不再是老虎和乳齿象的猎物,而更多是受威胁于自尊、被孤立、或在竞争中失利,也就是说焦虑的形式已经改变了,但是焦虑经验依然未变,导致恐惧(如对蛇的本能恐惧)与客观危险不成比例,给个体带来痛苦。 例如,恐高是人类远古时从悬崖上和树上摔下受伤的反复创伤体验,怕黑暗是因为生活在丛林的人类祖先在黑暗中更容易受到野兽的袭击,进化心理学认为这种遗传的恐惧有利于下一代的人类回避和远离高空和黑暗的危险,是适应自然的结果。 但在现代社会中,高空和黑暗不再存在潜在的危险了,而这种遗传的恐惧却让我们去害怕本不应该害怕的对象,必然会影响生活、社交或工作。 2. 焦虑的心理学因素 (1)能量守恒定律:人体的情绪是一种心理能量,需要被适当地释放才行。当情绪部分或全部被压抑时,有机体便会循着其他的释放管道,以其他替代的情绪或行为表现出来。像是对某个东西“没有胃口”,或是对某个处境觉得“饱足了(受够了)”。 躯体化症状是来自被堵塞的力比多,如果力比多无法被正常释放,它便会以焦虑的形式出现。 日常生活中的少男少女见到自己喜欢的异性时会紧张、脸红和回避目光对视,是因为无意识地想压抑自己对对方的喜爱,于是压抑的喜爱便转变为焦虑。 有时人们见到对自己有敌意的人时会恐惧,是因为无意识地想压抑自己对对方的愤怒,于是压抑的愤怒便转变为焦虑,而焦虑的功能是回避危险(逃跑或战斗)。 换言之,由于能量守恒,如果得不到适当的释放,便会发生转化,以另一种方式释放出来。 (2)安全需要:确保安全是人类心理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然而未来的事情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只有事情发生后才会有证据,这样在“追求100%的安全”和“未来事情的不确定性”之间就形成内心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于是焦虑便产生了。 例如坐飞机时,你要求飞行过程是100%的安全,但是只有飞机到达目的地后才有证据证明本次飞行是安全的,因此“人们找不到答案,找到的只是恐惧”,焦虑就是一种“不确定性的痛苦”,是对未知的恐惧,“只有人类可以规划未来的愿景,只有人类可以快乐。但是,也只有人类会忧心焦虑。”(Howard Liddell)。 3. 焦虑的社会性因素 (1)生存需要:远古时期由于食物等生存资源的匮乏,为了竞争食物活下去,除了合作,还需要竞争本能,以获取更多生存机会。现代社会物质需要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竞争本能一直延续到现在,“超越别人”成为“成功”的标准。如果一个人“成功了”,他便有价值;如果他“不成功”,他便一文不值。这种自尊便注定不会稳固,且不断需要他人的确认。 如果我们把自我能力感的来源建立于外在的财富上,而不是内在的自信,当自己达到“成功”标准产生困难时,焦虑也因此产生。 也就是说,焦虑是自我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所造成的主观迷失。 (2)分离性焦虑:人的一生是一连串无止尽的分离经验,出胎是人生的头一次分离,小孩断奶、上学、失恋、离婚等均是分离,去世则是最严重的分离,可以说“人是带着分离性创伤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带着分离性创伤离开这个世界”。 相较其他动物,人出生时是非常脆弱,缺少父母的照顾是无法存活下去的,故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分离焦虑是害怕失去父母等的保护,这是最原始的分离性焦虑。兰克认为,焦虑是这些分离所带来的不安,当有依赖关系的先前处境被打破时,便会有焦虑。 焦虑的作用是用来回避分离。正如任何正常焦虑一样,因死亡引起的焦虑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明白自己终将与同伴分离,会让我们想要在此刻与他人更加亲近,会成为个人想在当下生活中,活得更负责、更热情,以及更珍惜时间的动机。 焦虑是可以治疗的。 焦虑障碍有许多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恐怖性焦虑障碍、强迫性障碍、应激&适应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转换性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应用所致焦虑障碍等。 当焦虑严重到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时,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深圳是焦虑情绪高发的地区。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深圳市康宁医院最近新设置了焦虑障碍科,包括焦虑障碍科门诊和焦虑障碍科病房,具备从门诊到住院的一体化诊疗服务体系。科室诊疗技术全面、临床医疗水平突出、学科人才队伍力量雄厚。其中住院病房将于近期开放。 焦虑障碍住院治疗要多长时间?周云飞介绍说,焦虑障碍科病房的诊疗路径,分为标准化治疗(住院时间1月左右)和短程治疗(住院时间10天左右),采用药物快速缓解症状,采用系统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改变患者导致焦虑的原有认知和反应模式、从而有效预防病情的复发,并采用虚拟现实及经颅磁刺激等技术引入丰富又逼真的现实场景,进行严谨而高效的暴露等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快速远离焦虑苦恼,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强大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