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1
2018-10“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公益讲座举行
10月9日下午,2018深圳市“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在深圳市中心书城进行,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举行了“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公益讲座,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做了活动开幕演讲。刘铁榜说,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青少年占了很大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一些青少年被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所困扰。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呼吁心理机构、社会组织更多地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让孩子健康成长。24
2018-05市精神卫生中心首办精神卫生社工上岗培训
昨日,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了首批精神卫生社工岗前培训。在接下来16天的培训中,55名新上岗的社工们将全脱产、免费学习精神疾病基础知识、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法律法规、社区个案服务等专业内容,并到市康宁医院及区和社区精防机构见习。 据悉,深圳是全国较早将社工服务引入精神卫生领域的城市之一,目前全市有专职精神卫生社工409人,主要分布在区精防机构、社康中心及社区康复机构等,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访视、转诊转介、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家属培训、贫困救助资源联络等服务。预计2019年底,我市精神卫生专职社工将达到800名。22
2018-06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列入精神疾病————深圳专家:应以心理治疗为
据新华社消息,世界卫生组织于6月18日发布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其中加入了“游戏成瘾”,并列为精神疾病。新版本将被提交至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最终批准,并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在最新分类中,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无节制沉溺于单机或网络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明知会产生负面后果却仍沉溺于游戏等。世界卫生组织称,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可缩短。 就市民关心的“游戏成瘾”被列为精神疾病问题,深晚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康宁医院药物依赖科主任杨梅,了解深圳地区的发病情况及应对办法。 杨梅介绍,心理科医生经常接到市民有关网瘾的咨询,其中以青少年居多,尤其是初中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沉溺电脑游戏无力反抗。对于青少年,专家建议要尽量减少游戏时间,增加其他兴趣爱好,让他们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满足感。 此外,近年来游戏成瘾不仅困扰青少年,也成为不少年轻夫妻婚姻关系的杀手。康宁医院接到过不少类似的咨询:妻子抱怨丈夫沉迷游戏,每天晚上玩手机玩到两点,不关心家庭生活和妻子,要抢夺他的手机就大发雷霆,没有手机就坐卧不安。杨梅认为,沉迷游戏此前在精神科治疗中被称为“冲动型的习惯控制障碍”,当沉溺游戏达到一定程度,失去控制并伴有社会功能和健康损害时,就构成了行为成瘾。将行为成瘾纳入精神类疾病,专家认为是一件好事。“游戏成瘾”疾病将因此引起足够重视,形成严格的诊断标准、完善的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患者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关注,也可能引起恐慌,对此杨梅认为大可不必。精神类疾病的范围非常宽泛,比如恐高就属于精神类疾病,它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精神病”并不是一个意思,不需要过分紧张。专家建议,对于游戏成瘾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在戒断期为了稳定情绪,可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20
2017-03深圳市康宁医院心理专家3.21做客深圳电台《健康有道》与市民共同探讨健康与睡眠
《健康有道》节目是由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和深圳市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主办的一档节目,3月21日先锋898晚8点,到访的专家是深圳市康宁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会睡眠健康教育分会委员,毕建强副主任医师。健康睡眠,远离慢病!他将与市民在节目中共同关注。 节目主题: 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节目频道及时间: 深圳电台先锋898:03月21日(周二)20:00-21:00 节目嘉宾: 深圳市康宁医院 毕建强 副主任医师 嘉宾介绍: 毕建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深圳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会睡眠健康教育分会委员。目前工作在深圳市康宁医院,擅长领域:睡眠障碍的临床诊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 如果您有相关方面的困惑,现在即可通过《健康有道》微信(微信号:xfjkyd)来提问,或在节目播出期间拨打热线88310898直接与专家交流,欢迎收听!17
2017-01深圳市康宁医院心理专家今晚做客深圳电台《健康有道》 与市民共话儿童“多动症”
《健康有道》节目是由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和深圳市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主办的一档节目,今晚先锋898晚8点,到访的专家是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卢建平主任医师。她将与市民在节目中共同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节目主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节目频道及时间:深圳电台先锋898:01月17日(周二)20:00-21:00 节目嘉宾:深圳市康宁医院 卢建平 主任医师 嘉宾介绍: 卢建平,主任医师,深圳市康宁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深圳大学医学院硕士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童精神科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儿童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童精神医学组副组长,亚洲家庭治疗联盟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儿童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与科研二十余年,以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工作研究方向,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负责人,开展儿童孤独症评估诊断干预及病因研究,在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中国进食障碍防治指南》、《儿童情绪障碍》等专著,中国残联《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与教育》副主编。20
2015-05市康宁医院增设药物依赖科
深圳晚报讯 (记者 周倩通讯员 邵春晓) 记者昨天从市康宁医院获悉,该院增设药物依赖科,设有酒瘾药瘾专科门诊和住院病区。该科主要提供酒精成瘾、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性脑病、新型毒品成瘾与中毒、处方药(止咳水等)成瘾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烟瘾咨询、赌瘾网瘾等行为成瘾的诊治和咨询服务等,并为成瘾患者的共病提供一体化治疗。 设在市康宁医院厚德楼四楼的药物依赖科由青年学者、国内知名专家杨梅博士担任科主任,拥有一支成瘾医学和精神卫生学专业的诊疗团队。目前,饮酒与药物滥用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健康和造成社会负担的重要问题之一。相对于其他一线城市或人口和经济相当的城市来说,深圳对于酒精和药物依赖患者的医疗服务机构明显不足。在市康宁医院住院的患者中,酒精与药物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数也在逐年增加。根据2004年的调查数据,深圳市所属的珠江三角洲区域酒依赖的患病率是6.0%,而在男性中的患病率达到8.1%。根据深圳市的人口总数推测,深圳市酒依赖的患者人数可能是63万到64万。 深圳晚报2015年5月20日B1515
2015-05康宁医院药物依赖科开诊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俊报道:深圳市康宁医院药物依赖科今日正式开诊啦!药物依赖科设有酒瘾药瘾专科门诊和住院病区,其中酒瘾药瘾专科门诊今日首先开诊,住院病区将于6月1日开业。这意味着,深圳此前对于酒精和药物依赖患者的医疗服务机构数量明显不足的问题将有所缓解。 记者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酒与药物滥用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已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相关调查,深圳市所属的珠江三角洲区域,酒依赖的患病率曾高达6.0%,其中男性中的患病率达到8.1%。根据深圳市的人口总数推测,深圳市酒依赖的患者人数可能是63万-64万。另一方面,根据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来看,深圳市所属的广东省的吸毒人数在全国居高。截至2014年4月,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是258万,其中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的比例与传统毒品的比例约各占一半。而广东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就达到了45.7万,占据全国吸毒人数的六分之一。按1:4的保守估计,广东省的实际吸毒人数至少有180万,其中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滥用人数约90万,而在广东省泛滥流行的止咳水(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成瘾还不在登记之内。而目前在广东省,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止咳水滥用问题已十分严峻。2008年的调查发现,在广东省的中学生中,止咳水的滥用率为5.3%。 与此同时,相比于其他一线城市或人口经济相当的城市来说,深圳此前对于酒精和药物依赖患者的医疗服务机构数量明显不足。根据深圳市康宁医院所接收的住院患者数量统计,酒精与药物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数逐年增加,对药物依赖科尽快开诊的需求十分明显。此次,深圳市康宁医院正式开诊药物依赖科,提供酒精成瘾、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性脑病、新型毒品成瘾与中毒、处方药(止咳水等)成瘾等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烟瘾咨询、赌瘾网瘾等行为成瘾的诊治和咨询服务等,期望为成瘾患者的共病提供一体化治疗。 转载自羊城晚报2015年5月15日A22版27
2021-01心理专家刘铁榜在市民文化大讲堂传授自我修复精神心理状态秘诀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会自我调适情绪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12月20日,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联联合邀请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协会会长刘铁榜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市民朋友带来了一场以“做自己的心理大夫”为主题的讲座。 相对于巨大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中国的精神心理服务资源还十分匮乏。截至2015年,全国实际开放精神专科病床433090张,每万人约3.15张;每十万人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2.19名,护士5.51名,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019年,深圳市常住人口约1343万,但精神科床位约1680张、精神科医师仅368人,从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管理师等也十分有限。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学会自我修复精神心理状态,刘铁榜院长从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自我评估精神心理、维护自身精神心理健康的方法以及哪些情况下应该寻求专业帮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有哪些? 职业倦怠、失眠症、抑郁症等 按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可分为成人、孩子、老人三类人群。成人面临的常见精神心理问题主要有职业倦怠、家庭暴力、失眠症、抑郁症等;孩子主要有自闭症、网瘾、校园霸凌等;老人主要常有空巢综合征、遗弃综合征、老年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 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精神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病三类。心理问题可以影响、困扰所有人,但其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不满足任何一种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心理问题常常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帮助的方式得到缓解。但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则可能滑进心理障碍的门槛。 心理障碍并非影响所有人,但会困扰一个十分巨大的群体。据调查,心理障碍群体在美国约占40%以上,欧盟国家大约30%,中国约15%,深圳接近20%。 心理障碍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严重,存在社会功能方面的损害,达到了某种轻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并且心理障碍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往往无法自我解脱,而需要精神心理专业人士帮助,使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助眠药等药物,或者需要心理治疗等。 精神病这类严重的精神问题相对比较少见。精神病患者现实检验能力受到损害,出现一些病态的知觉、观念或行为,往往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他们通常对自己的异常言行和感受缺乏觉察和自知。对于这类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本身常常无法调适,心理治疗效果也十分有限,需要接受精神专科药物治疗。 如何自我评估精神心理是否健康? 四个维度自我判断心理健康 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需要学会对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刘铁榜院长在讲座上向市民们介绍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观念、标准与尺度。 心理健康自我判断的经验标准主要有四条,自己与过去是否一样、与别人是否一样、与现实是否一样、与常理是否一样。当一个人在出现精神心理障碍之后,不仅其内在和谐统一受到损害,也会失去与他人、与现实、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 法学上,精神心理健康的人,具有正确辨认周围事物和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精神发育迟滞以及某些严重精神障碍急性期患者,其现实检验能力和控制自身行为能力削弱甚至丧失,在病理性知觉、信念等支配之下可能会出现刑事犯罪。 诊断一个人精神心理是否存在障碍、是何种障碍,在精神医学上有十分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国家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障碍的诊断必须建立在精神检查的基础之上,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精神科医师作出。 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往往出现无明显原因的性格改变,兴趣爱好显著改变或突然改变、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逐渐丧失,逐渐丧失细腻或高级情感体验能力,对关系亲密的人或事漠不关心,对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无动于衷等18项征兆。 儿童青少年语言、思维、情绪及行为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精神心理出现障碍时的表现与成人相比也有所差异。儿童抑郁时通常出现成绩忽然下降、自我评价毫无价值、对外界似乎漠不关心等12个信号。 自我评估还可以借助一些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精神心理症状自评筛查工具。但不管是自评量表还是专业人员使用的他评量表,评定结果都只能提供参考。确切的精神心理疾病诊断,必须经由具有资质的精神科医生在详细的病史询问、精神状况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之后才能作出。 对于社会公众,相比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来说,更重要的是提高心理保健意识、提高自我心理防护水平。 如何维护自身精神心理健康? 健康家庭文化有助于成员应对变化 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也需要学会对精神心理健康进行自我维护。刘铁榜院长建议首先应该使家庭文化健康起来。健康的家庭文化,会给每位成员提供具有丰富心理弹性的文化基因,去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刘铁榜院长认为应该健全家庭的基本物质与精神功能。家庭不是学校,不需要老师;不是车间或办公室,不能只是干活;不是法庭,不能老是吵架;不是提审室,不能搞逼供;不是电视房,不能总是看电视;更不是搏斗场,不能有家庭暴力。 家庭需要的是家人,需要父母、丈夫、妻子或孩子。家庭不需要太多的理性、太过僵化的原则,需要温情、好玩、快乐和轻松。 中国家庭过于重视子女、知识、物质、规矩与控制。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家庭普遍缺乏家庭实现其功能所需要的沟通、欣赏、分享与分担、幽默、童心、浪漫、亲昵和情话。 同时,研究家庭的学者们倾向认为家庭并不存在所谓的公认理想模式。家庭是否理想,取决于家庭成员共同的感受,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有的理想的运行模式。 刘铁榜院长认为一个成熟家庭,往往具有6个特点。家庭成员互相陪伴、分担与共享,彼此之间有适当的界限与秩序,有默契。成员间的关系具有建设性与创造性,充满亲情与温情。在遇见矛盾时,家庭拥有完善地解决问题的机制。 功能健全的家庭,能够成为家庭成员的心理休闲地、加油站、减压室和维修厂。相反,功能不全或者紊乱的家庭,会成为家庭成员心理问题的滋生地、发酵池、加速器和燃爆点。 刘铁榜院长还建议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心理素养,是每个人终生都要面对的课题,需要个体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体悟和磨炼,需要观察、模仿,也需要有勇气付出试错所需要的成本。 什么情况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自助无效时应及时寻求帮助 精神心理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专业的服务需要有长时间专门的训练。 刘铁榜院长表示,当疑有某种精神障碍、已经出现持久的心身症状、心身症状已经妨害社会功能等,采用非专业自助行动无法解决或无法奏效的情况时,应该消除耻感,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在一定的程度内做好精神心理问题的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需求。做好了自己的心理医生,获益的不仅是自己,身边的家人、亲友和同事也能从中受惠。20
2021-03深圳九成中小学生“缺觉” 八成年轻人睡眠“不达标”
进入现代社会,睡眠问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记者通过采访、调查,“走近”深圳人的睡眠。采访发现,身居“压力山大”的一线城市,深圳人的睡眠话题并不轻松,大多数成人睡眠质量不及格,孩子也开始加入“缺觉”大军,睡个好觉似乎成为了很多人群共同的诉求。 九成孩子“缺觉”带来健康问题激增 自从进入四年级以来,小恬(化名)晚上上床睡觉时间,从原来的10点推到了11点。除了每天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她每晚还有课外辅导“加码”的数学、英语的习题,“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1点睡觉。如果到了期末复习这样特殊时期,还要睡得更晚。”小恬妈妈陈女士无奈地说,都知道孩子辛苦,白天也经常看到她打哈欠,但课业繁重,如果没有这么长的学习时间,学习就可能跟不上。让孩子多学点少睡点,几乎成了现在所有家长一种“必然”的妥协。 “很多孩子都睡不醒这一点,似乎已变成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深圳市康宁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梁炜告诉记者,根据最新调查统计,随着学业竞争压力的增大,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正在逐年减少,根据我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长的“国家标准”,小学生应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按照这个标准,深圳现在约9成的孩子都是缺觉的。” 她指出,睡眠不足正给青少年身心发育带来很大危害。“我们的睡眠门诊、心理门诊接诊的未成年患者越来越多。在精神健康方面,长期缺觉给孩子带来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导致焦虑、抑郁、烦躁情绪出现等一系列问题。在身体发育方面,会影响大脑发育、影响长高,还会导致肥胖、视力下降等。”在她看来,睡眠不足已成为现在孩子成长面临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80%以上“年轻一族”睡眠“不达标” 在阿里健康发布的一项中国睡眠障碍大数据分析中,深圳位居全国“失眠之城”排名第四位。而日前一项针对成人健康手环用户进行的数据调查也显示,深圳80%以上的年轻用户不同程度地存在睡眠问题,在睡眠时长和质量上均不达标。 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造成了很多人的睡眠问题。而年轻人不健康的睡眠习惯,也正成为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错误的生活方式导致糟糕的睡眠。”梁炜指出,“年轻人睡前玩手机、过量饮用奶茶咖啡、晚上过度锻炼、日夜颠倒、熬夜等这样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正在扼杀他们的睡眠。” 专家尤其强调:“有些年轻人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补,平时睡不够,周末突击补觉,这都无法使身体从疲劳中恢复,很多时候只会让睡眠更加不规律,人越睡越乏。”她指出,规律睡眠才能保证休息的质量,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睡觉时间最晚不应超过十二点。 失眠困扰带动“睡眠经济”火爆 改善睡眠的刚需,带动了“睡眠经济”的发展。眼罩、隔音耳塞、药枕等传统睡眠类产品长期旺销,助眠喷雾、助眠APP、香薰灯等“黑科技”为年轻人所青睐,以褪黑素为代表的各类保健品则深受中老年人喜欢。一项统计显示,中国“睡眠经济”规模已超过2000亿。 商场里、网络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助眠产品究竟有没有用?有多大用?对此,梁炜解释,每个有睡眠障碍的人成因各不相同,对于助眠产品的选择也不可一概而论。“比如褪黑素,它其实跟治疗失眠没有直接关系,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减少人体外周生物钟的紊乱,通常适用于帮助长期上夜班的人入眠。而助眠APP里的白噪音,对一部分人来说,可以让人平静促进入睡,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也可能会觉得很烦,影响睡眠。普通的眼罩、耳塞产品,主要是隔绝外界干扰的作用,帮助人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 专家提醒,不要盲目相信,单纯依赖某种助眠产品就能轻松解决睡眠问题,“良好的睡眠,最主要还是取决于健康的睡眠习惯。”07
2021-02隔离人员获得专业心理援助服务——“安心行动”温暖这些特殊的“留深人”
春节将至,在全市“健康驿站”隔离酒店,一群特殊的“留深人”即将在这里迎来新年。为了纾解隔离群众的焦虑心情以及思乡之情,在深圳市康宁医院专业精神卫生团队的带领下,在每个“健康驿站”,面对隔离人员的“安心行动”正在一以贯之地开展,为这一特殊的留深群体带来抚慰心灵的暖流。 长期在香港居住的王女士近日返回内地,从深圳湾过关后住进了福田区的一家“健康驿站”,本来就长期患有焦虑症的她,要经历14天的隔离生活,对她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准备回来之前,就一直为这事儿而忐忑。“在入住‘健康驿站’办理手续的时候,医护人员让我填写了一份心理问卷,我如实写明了自己的病史。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心理服务的热线电话给我打了进来,为我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当时就感觉特别温暖。”王女士告诉记者,隔离期间,由于活动空间有限,生活比较无聊,自己一度情绪有波动,“幸好,有了心理咨询师不断地服务,让我能够安心住在这里度过隔离期。” 康宁医院隔离治疗科日前收到了一位特殊患者的来信,写信人正是不久前刚从南山一家隔离酒店转移到该院住院治疗的张先生。张先生在住进隔离酒店数日后,出现了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现象,经过精神专科专家会诊,被紧急转入康宁医院隔离科进行治疗。入院后,医院专门为其制定了一整套药物治疗方案和心理辅导方案。“现在病情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心情好多了。感谢康宁的医生护士,让我能够安全健康地走向阳光。”在信里,他这样写道。 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博士向记者介绍,根据世卫组织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将加剧人们心理健康的问题,而深圳早在抗疫初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针对隔离人员专门启动了“安心行动”,调动全市四级心理援助网络,为这一群体保驾护航。“马上快到春节,但还有不少隔离人员住在隔离酒店。不能回家过年,心里难免有些失落。近期,我们也加强了对他们的心理援助。我们医院的100多位专业精神科医生,按照全市10个城区分成10组,对各区‘健康驿站’的心理援助服务进行指导,希望能为隔离人员留深过年创造更安心、舒心的环境。” 此外,为了满足留深普通市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据了解,康宁医院整个春节期间都将正常开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热线也将24小时开通,为市民提供服务。